电影与童年
轻飏
逛完了横店电影城广州街景区里的放映机展览馆,瞬间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那个没有电视与电脑,只有露场电影陪伴的时代。
第一次听说"电影",应该是80年代,李连杰主演的巜少林寺》终于从遥远的都市传播到了偏远的乡村。太阳还未偏西,村公所里的小广场上早就支起了一面银幕,离银幕大约50米的地方架上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的古怪装备我们是不认识的,大人说那就是放电影的机器,在我看来,倒像奶奶的纺车一一袖珍版的。暮色终于四合,最先到来的孩子们,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一个大型集会,有的围着电影机叽叽喳喳的推测,电影里的小人可能会从哪里钻出来;有的满场子撒欢;但大家心里最盼望的却是放电影的那个人赶紧到来。雪白的电灯驱走了夜色,各种小虫子却趁机在光照下起舞,沉稳的大人们已经或坐或站;卖甘蔗黄瓜瓜子的小贩还在高声吆喝;小孩们一面挤在小贩身边一面却渴慕着电影开始⋯⋯终于,高悬在大树上的电灯熄了,一道光柱射向银幕,电影一一开始了!喧嚣的村公所立即安静了下来,所有人仿如提线木偶般,努力高䀚着头,瞪着惊奇的双眼看向那块高悬的白布,电影情节是什么,自然是不记得也不懂得的,只知道那里边有一个会打的穿黑衣的光头,但"李世民"三个字却在我脑海里生了根。后来回响,学生时代我对历史情有独钟,或许就是电影为我启蒙。
这之后也赶过许多场电影,内容自然是早就忘却了。但散场回家,走在漆黑的田间小埂上的记忆却依然如新:大地混沌,伸手不见五指,三三两两的人群摸黑前行,寂静的乡村夜晚却是各种虫儿们的最好的舞台,间或会传来几声怪鸟的叫声。而我,一方面得担心掉到水沟里或摔跤,另一方面又得担心是否跟错了本村大人,迷失了回家的路,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这黑夜里,正是各种鬼怪活动的好时机……小小的心中装满各种担心,但尽管如此,却依然不会错过每一个放电影的消息,哪怕得穿过好几个村庄,夜行十几里路。
第二次对电影的记忆却在初中毕业之后了。小小的村庄里传出了一个大新闻:老刘家的丫头考上师范了!这可是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告别泥饭碗,捧上铁饭碗的人!父亲高兴之余,在集市上买回几担发饼,带着我挨家挨户的送发饼。更加兴奋的是,父亲竟然独资请人来我们村放两场电影,这次我记住了电影名称巜孔雀公主》,也知道电影里的那个英俊王子是唐国强。另一部电影是《乡情》,内容当然是不记得了,但电影里的人们却在吃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东西:一个长长的弯如新月的金黄色的水果,被影中人灵巧的手指掰开四片外皮,里面露出了雪白的柱形的果肉,四片垂下的外皮加上雪白的果肉在我看来,就是一朵盛开的鲜花。这么高级的水果,纵我搜肠刮肚也想不起来叫什么。那晚上当然没心情去关注电影情节了,脑海里挤满的是关于那个水果的问号。问旁人,当然他们也不知。啊,这种高级水果,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吃到呢?九月份终于到了,我在师范学校门囗的小摊上再次见到了这种水果,并且终于知道了名字一一香蕉。
后来的岁月,露天电影变成了室内电影,之后是电视,电脑,手机,平板⋯⋯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渗透了我们的生活,可我们的童年记忆却依然封印在那寂静的乡村夜晚,那雪白的银幕之中。
横店的放映机展览馆记载了电影的历史,也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这几十年来,走南闯北,"不惑"二字已成主旋律,但儿时的好奇,求索应该就是那颗封印了巨大力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