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鸿沟
【字数】:1111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其实都是错的 -- 来着《用户故事地图》
1、前言,在我眼中的用户故事地图
用户故事地图,看起来这是产品经理才会关注的词语,这是大部分开发人员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感觉,我也不例外。在日常的开发工作中,我们好像很少直接去接触到这个定义。更多人的工作内容是,产品说什么,就是什么。在某些人的眼里,产品经理就用户的化身。当开发的产品出现问题了,我们也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推卸自己的责任,“产品就是这样说的”“我们又没有直接接触到用户”。
看了《用户故事地图》部分内容,当然我还没有看完,200多页呢,这本书更多的是讲述了团队如何沟通,如何协作,最终交付好的产品,书中的语言幽默有趣,特别能引人入胜。
2、鸿沟的形成
一个场景,设计师按照需求原型,开心的在做着页面设计;开发在对着需求文档,吭哧吭哧的写着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当两者不得不去进行互相评审的时候发现,双方做的事情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设计决定开发应该要按照设计图来进行编码,开发任务设计师要考虑一些实际的逻辑实现,页面别太花俏。双方讨论再三,很难找到共同的语言,最终的结果是双方互相妥协,勉强做出一个产品。当用户看到实际产品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
3、那么我们怎么去跨越这种类似的鸿沟?
用户故事地图方法是连接设计和开发的纽带。当然,这里不是特指设计和开发两个角色所定义的,指的是我们参与到产品开发的所有岗位。我们首先要从关键的业务指标出发,观察用户的痛点和分析用户使用中产生的数据,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方案解决现实问题。业务目标、业务价值都是关键指标,无时无刻设身处地的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格局,才是跨越鸿沟的根本。
4、找到自己对用户地图理解错误的影子
在上一整年的工作中,我们不停的堆砌着新的功能,看起来,菜单超级多的。但是,总会有客户找到我说,为什么系统做了这么久,那么多功能,好像没有什么核心的竞争力,更多的只是帮助到业务做一些数据录入的工作。她们并不喜欢这个系统,但是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用。
说起来好像很残忍,看了用户故事地图这本书,虽然没有说大切大悟,但是至少找到了部分症结所在。我们总以为我们自己所想的就是用户所想,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错的,我们只看到表面,只是做了用户说出来的需求,没有做到深度挖掘到这些需求背后代表的信息,然后彻底解决用户的痛点。
用户故事地图可以使我们专注于用户和用户体验,产生更好的沟通效果,最终做出更好的产品。
5、关于作者的好奇
“这本书本来是想做成一本小......小......小册子的,真的”,作者的直白,幽默,和喜欢折腾,充满着新引力,才会让着看是很无趣的话题变得有趣,更加贴近实际,拥有了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加油,明天继续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