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管理监督重点,实现全方位覆盖

      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要明确重点,实现对干部的全方位覆盖。一方面,要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处于关键地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例如,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巡视巡察等方式,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的干部,要实行重点监督,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资金使用、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的监督,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对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监督,实现对干部的全周期管理。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的管理贯通起来,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二、创新管理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

      为了提升干部管理监督的实效,需要创新管理监督方式。一是强化日常监督。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机制,通过谈心谈话、实地走访、调研式考察等方式,近距离、多角度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和廉洁自律情况。例如,定期开展干部家访,了解干部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状况,听取家属对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同时,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平台,整合干部的考核评价、信访举报、审计监督等信息,实现对干部的动态监督和精准管理。二是加强专项监督。针对干部管理监督中的重点问题和突出矛盾,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比如,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规用人行为,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监督,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专项监督,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完善监督体系。构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优势,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实现对干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

      三、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形成长效保障

      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需要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形成长效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是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工作实绩,全面客观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同时,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等挂钩,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其次,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中出现的失误错误,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明确容错纠错的具体情形和认定程序,建立健全申诉救济机制,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最后,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干部管理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组织部门管理监督职能,形成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的责任体系。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管理监督职责的,要严肃问责,确保干部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监督措施,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