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来自互联网公司的裁员消息接二连三,最近是知乎。
11日,脉脉上密集出现了大量关于“知乎裁员”的消息。转发评论最多的一则消息来自一位网名“李慕白大大”的网友:“知乎裁员了,几个朋友前段时间去的,没转正,没赔偿。”
不仅是知乎,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最近被传出类似裁员缩减的消息。这段时间,京东、锤子科技、趣店、斗鱼都传出了裁员消息,其中上周斗鱼的裁员直接将深圳团队整体裁撤,70余人在年底需要重新找新的工作。最早在今年10月份,阿里巴巴和华为先后传出停止校招的消息。
知乎方面回应此次裁员消息称:大规模裁员是谣传;10月份的阿里官方回应称:“只是近期的一次人才盘点和人才体系升级。”
虽然一次次的谣传均被官方辟谣,但在一些行业从业者看来,在房产和P2P行业洗牌后,互联网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
纵观2014年至今,每年关于“互联网寒冬”的话题都一直存在。几年前,优酷与土豆、携程与去哪儿,滴滴与快的等互相厮杀的对手纷纷联姻,很多人发出“寒冬下互联网企业抱团取暖”的论点。
近两年,随着一些团购、共享经济、O2O行业创业公司的倒闭,更是引发许多人对互联网寒冬的忧虑。
互联网行业真的年年都经历寒冬吗?
针对裁员,一位刚刚经历过裁员的互联网公司职员称:“如果裁员的部门都是非核心部门,那么裁员其实有利于把资产做轻。这样无论对投资人来说,还是企业的年度报告,看起来都会更好看一些,而且对企业的核心业务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裁员消息密集传出,互联网从业者压力倍增,但是就像总有人能在危机中看到机会一样,笔者认为,所谓裁员和寒冬,都是正常现象。
首先,每到年底,投资机构纷纷开始总结年度报告,该做的投资在上半年都做了,该投的钱也投进去了,在年底无钱可投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导致看起来像是进入了“资本寒冬”。很多人申请房贷,也会有这样的现象,银行的额度总是在年初的时候有很多,放款速度快,而到年底速度会大幅下降,有的人甚至申请不到。
其次,网上的标题党只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我们会将自己的错觉代入其中,从而深信不疑。在寒冬的背后,是互联网开始平稳发展的时期,随着用户红利的结束,企业开始深入各个领域深耕细作,优化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打破了经济泡沫的幻想,也回归企业的初心与本质。
记得在知乎上看别人如何看待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有人评:" 风会停,猪却永远也长不出翅膀" 。
互联网风口刚打开时,投资者为了能够把握市场趋势,快速抢占市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始广撒网式投资各种企业。以前看到A轮拿到几百万美元融资会觉得很高,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很多A轮融资额度提高到1000万美元以上,B轮拿到8000w美元以上的也很多。
从获得种子投资开始,一些公司开始了估值成长之路,许多公司的目标就是成为 “独角兽” ——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资本市场好像对互联网很热衷,甚至是盲目抬高了部分公司的估值。在资本狂热的情况下,一些创业产品或商业计划得到了本来不应该得到的机会,行业泡沫也在慢慢应运而生。
而过了那个时期,你会感觉“资本寒冬”开开慢慢席卷这个行业,但这个时期更是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大企业并购的最好时期!危机与机会并存,行业会出现较大的洗牌。资本开始抱团取暖,几年前的滴滴快的,美团大众,携程去哪儿,本质都是资本在背后推动的结果。
“也许当前的苦难是被放大了,对真正有能力的人和企业来说,或许现在才是最好的时间点。”——经纬中国合伙人张颖
美国互联网在2000年寒冬时期,生存下来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成为了行业巨头。在经济衰退时期成立的创业公司,比如08年金融危机的Airbnb,也成为一方独角兽。而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08年的金融海啸,也向我们证明了中国市场回复的速度要比想象中更快。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所谓的寒冬不仅短暂而且蕴藏生机,春天来临,资本仍然在,企业的活力依旧不减!
最后想说,无论是不是寒冬,我们都应该有危机意识,时刻保持向上的力量,方不惧寒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