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感的五大来源

缺乏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痛点。缺乏感往往是来自于人们心中理想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缺乏感越强。

由于任何事物都存在惯性,所以通常情况下消费者是不想改变原有习惯的。但是对企业而言,消费者不去改变,那企业就没有机会,所以作为营销者得给这些消费者一个动机,让他们愿意去改变。在说服出租车司机的案例当中可以看出,如果你说的东西和别人的缺乏没有关系,那么这个营销策略就是无效的。

所以营销的第一个问题是:消费者到底缺少什么?

千万不要去满足已经被满足了的需求,也不要去帮别人做本身不需要的任务,真正的缺乏感一定是来自于落差。

在很多经济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中都能发现寻找缺乏感的方法论,但营销里面有一个更底层的规律:寻找消费者的A-B。

李叫兽也是首次在混沌大学发布了他这一个武功秘籍——消费者落差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张表能够帮你定位缺乏感的来源,听声辨位,然后找到对应的策略。

当消费者处于任务的视角时,他的目标是完成一件事情,落差的来源就是完成这件事情与完不成这件事情之间的差距。所以我们就可以采用目标趋近、目标阻碍等方法去激发它的缺乏感。

当消费者处于时间的视角时,他们心里的落差来自于现在减过去,或者现在减未来。在人生的这个时间轴上,往往会面对一些恐惧心理、求新心理、怀旧心理等。营销者就可以利用这些心理去刺激消费者的缺乏感。

当消费者处于关系的视角时,他的心理状态是希望与某个人形成有效的交互。这个落差的来源就是别人减自己。作为营销者就可以利用别人的力量来影响消费者。比如婚恋网经常打的一个广告是:又一个朋友结婚了,明明你比他更优秀。

当消费者处于群体视角时,它的参照物就是整个群体。落差的来源就是来自于群体减自己。营销者就可以利用消费者的喜好和归属来激发他们的缺乏感。

当消费者处于角色视角时,他是处于一种自我角色的对比上,落差的来源就是角色需求减去自己的实际情况。营销者就可以利用消费者的自我一致性去激活他的角色。

以上就是是最典型的5种消费者缺乏感的来源。

请你一定要记住,营销人永远都在用消费者的视角看世界,我们要懂得消费者。能够洞察他们的缺乏感,缺什么补什么,有的放矢才是好营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