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博
“找对象了没有?”“没有。”
“那可要抓紧了,下次春节要带回来一个给我们看看。”
这种熟悉的一问一答在我顺利脱单后终结。
那个曾经被问的人如今也变成了提问者,在今年这个春节。
在与友人的一次通话中,
我忍不住问“什么时候把男朋友带回来呀?”
“你怎么也变成了这样?”友人伤感。
我愕然。
“呵,好了伤疤,忘了痛是不?”一个声音在我心底悄然发出。
是啊,我曾经是那个最怕过年的单身。最怕被人问及“你找了男朋没有?”,自尊在众人的口水中被淹没。
所有的压力在找到男朋友后烟消云散,所有的羞辱也一并从心底褪祛。
电话那头,已经是友人匆匆挂了电话的嘟嘟声。
我突然很想收回那句话,可覆水难收。我不想伤害我最亲爱的朋友,
也许
她在春节已经被同样的问题烦扰过无数次,而作为最感同身受的过来人——我无心地抛出了这句话,无论是出于多真诚地关心,还是多想知道朋
友的感情近况,此言一出,我后悔无比。难道我变成了那个曾经让自己讨厌的人?
我怎么可能忘记呢?
二十六岁,一位阿姨遇到我,迎上来问道:“有男朋友没有?”“没有”“你条件这么好,不着急。”我心想:“阿姨,我没着急好不好,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二十七岁,这位阿姨见我就问:“找男朋友了吧?”“没有”“虽然条件好,可别太挑剔哟,眼光放低一点,就找得到。”
二十八岁,还是这位阿姨,嗑着瓜子凑过来说:“现在找男朋友了吗?”“没有”“你也太挑剔了,抓紧点啊,过了三十就不好找了。”我心想:“她就这么关心我吗?”
二十九岁,同样还是这位阿姨,一不小心遇到了,“怎么样,现在有男朋友了吧?”“没有”“还没找啊,我不是吓唬你,那谁,就是年轻时候太挑剔了,后来高不成低不就,干脆不找了。”
还是二十九岁,还是她!在离我十米开外的距离,朝着我微笑,我加快脚步想避开她,她加快脚步迎上来,我果然没逃过,“现在怎么样,找男朋友没?”我笑而不语,“还不着急啊,那谁,现在都五十岁了,只怕都没有月经了,挑到最后就干脆不嫁了。”我看着她面部的微笑都变了形。我快步走开,没有搭理她。你以为她是每年问一次,那就错了,是每遇到我问一次。
不知道她从谁那儿打听到我已经有了男朋友,再次遇到我,说:“恭喜你啊,还有那谁,他找了没有?还有那谁,她呢?”我,我,我很无语。
以打听别人的八卦为乐趣,闲得慌!
还有一个邻居大爷,每天早晨上班前我总会在电梯里遇见他,他每次都问,“找男朋友了吗?”,这个问句之于他,就好像是“吃了吗?”一样的问候语,成了他的晨起散步的小曲儿一样挂在嘴上哼唱。
这些爱问“你找对象了吗?”的人大致有几种类型:
一类是出于八卦的心态,借以关心之名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给自己无聊空虚的生活增添点调味剂;
一类是寒暄,没话找话说,答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话题;
一类是真心关心你,以过来人的身份真诚提醒你;有的,适当建议几次后
不再提及;有的,言语不得当,一言既出,杀伤力强大,要把人噎死。
也曾在心底无数次质疑,到了这个年纪,不找男朋友就是大逆不道,就是一个彻底的loser吗?众人不会对这些感兴趣:你的学业有多优秀,你的兴趣有多广泛,你的性格多么有趣,你的品位有多高雅。他们只会死死盯着你的个人问题,不罢休。仿佛隔壁没考上大学的小明早早结婚,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这才是应有的成功人生典范。没有对象,不结婚就是家族的罪人。
开始你会觉得不屑,但是被无数次炮轰过后,你开始恐慌,逐渐被周遭的压力和舆论逼得喘不过气,无处可逃。特别是在小城市,熟人众多,圈子狭小,生活单调,价值观单一,年龄偏大的单身更容易遭到攻击。身边有朋友不堪重负,草草把自己嫁出去,生活并不如意。现在的女生,大学毕业已经二十二、三岁,如果工作几年再换个城市,也二十六七岁,若是研究生毕业也差不多是这个岁数。甚至有的工作几年后,再去国外读个MBA深造,就年近三十了。现在越是文化层次高,有点想法的女生结婚年龄越晚,不说在中国,就是在美国,大龄单身女青年也是一抓一大把,加上价值多元化,生活压力等很多原因,导致晚婚或不结婚。
无论选择婚姻还是单身,无论结婚早还是晚,都是一种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应该尊重别人的人生选择。不需要你以过来人的身份评头论足,更不要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关心没有错,提醒建议也可以,应该注意沟通方式和分寸。
那些爱问“你找对象吗”的亲戚或朋友,请嘴下留情,若要关心,请带上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