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也不是什么育儿有方的家长,我只是一个还在成长的十二岁小姑娘。我的每一篇文章,都以孩子的角度去写,希望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在开始阐述观点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在不久之前,我们区开少代会,我有幸作为代表去参加。会议安排两天。在一次午饭中,与我同行的一个男生做了我一生难忘的事(想多的面壁去,纯洁的同学关系)。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他主动给我盛了一碗鸭架汤,一脸真诚的说“这汤特别好喝,你尝尝。”好吧我得承认,他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汤,对每个人都说了同样的话,但我却想哭。因为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个主动给我盛汤的人。
大家可能会说,不可能吧?你父母没给你盛过汤?我可以好不心虚的告诉你——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他们关注的永远都是你今天写完我给你留的作业了吗?你上课外班好好听课了吗?考试怎么样?……他们认为,问过学习等于问过我的生活,感受了。其实不然,他猫至少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次我是强颜欢笑,有多少次我在夜里哭泣,有多少次我想死了是不是就解脱了……
所以,在你真正了解孩子内心之前,不要觉得你是一个好家长。
下面,我列举两条我认为家长不应该涉及的禁区。
NO.1阅读
很多家长会买一大堆受到所谓专家好评的必读书,强加给孩子,让他们收起童话,杂志,漫画等等,接受更高级的阅读。其实我很想问一句:这些书你看过了吗?你没看过怎么知道书好不好呢?当别人强迫你看一本你看不懂的书时,我不相信你会快乐。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逼迫孩子看自己看不懂的书,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要一辈子讨厌读书了。当然,也不能一昧的迁就孩子,适当的引导孩子读一些名著是有用的。
你需要做的不是扼杀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而是要保护他。用书籍一步步引导孩子,让他与不同作者的灵魂碰撞。
NO.2兴趣班
这可能是全国家长都头疼的一个地方了,报少点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报多了又怕孩子太累。其实不然,报课外班最主要的是听从孩子的意见。但很多家长说,我问过孩子,孩子已经同意了,可却一直抱怨不想学。但你要想想询问的方式,相信很多家长都说,我想给你报个什么什么课外班,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不是孩子真心喜欢,估计没几个孩子会同意。(当然,不包括部分孩子害怕不同意家长会生气,而导致不情愿同意这一情况。)毕竟谁想把时间浪费在一个不需要的地方呢?这时估计有一半家长会说真的不去吗?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已经去上了哦!这些话看上去是婉转的劝孩子三思而行。但其实是婉转的告诉他:你不想去也得去,别人都去了,你不去就会比别人差。很多孩子会在这时乖乖妥协,比如我。因为估计就是我再重申一遍我不想去课外班,家长都要再说一说课外班的重要性,都谁谁去上了等等类似的话。我当时想的是:反抗与不反抗都得去,反抗的话还要受一堆唠叨甚至责骂,不如早点妥协了吧!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尊重孩子的意见。
希望我写的第一篇文章对你有点用处,也欢迎各位家长来与我讨论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