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写人的作文写好,实在不容易,孩子们笔下的人物大都只有外貌、语言,读完之后,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仿佛都是静止的,死板的,没有个性。举的事例蜻蜓点水,没有详细展开,也不能深刻表现人物性格。针对孩子们写人作文的这一现状,我想专门给他们讲讲人物描写方法中的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好的动作描写可以让人物灵动、鲜活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里面爸爸打小海音的那一段精彩的动作描写: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拖、看、抄起、倒转、拿、抡、打,把爸爸打小海音的动作细化,将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那么, 怎样才能写好动作呢?
一、 仔细观察,细化动作: 把一个大动作细化成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展开描写。如上面举的挨打的例子。
二、 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什么叫准确呢?1、能体现人物特点;2、符合生活实际。如鲁迅《故乡》: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里有两个动词,一个是“迎”,一个是“飞”,这两个动词在这儿是不能互换的。因为“飞”字写出了孩子的活泼、灵巧。而母亲年事已高,用“迎”字更符合她的年龄特点。“迎”表明母亲对长年飘泊在外的儿子的思念,所以早早就在门外迎接了,而小孩比较好奇,因此看到亲人回来,他就“飞”过来了。
三、加修饰成分,加强动作描写的效果。如1、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小心翼翼地伸出更能表现“我”的谨慎与我紧张、害怕的心情。
四、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它常常和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结合起来。1、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爸爸的动作“瞪”和后面的语言突出爸爸的着急和严厉。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妈妈的动作“盯”和前面的语言突出妈妈的怀疑和生气,对我的步步紧逼。
五、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这里把妹妹的调皮、可爱生动化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半的孩子基本能够用动作来描写人物了。如:这位男士虎背熊腰、大腹便便,一看就知道是个十足的吃货。 他翘着二郎腿,还没等菜上齐,就抓起一个鸡腿儿,狼吞虎咽地啃起来,等饭一上来,就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撑得两腮鼓鼓的,嘴角边还有几颗米粒挂在上面,也顾不得擦去,整个人的吃相就像一只饿极了的小猫,吃完了还打了一个长长的嗝。 这段话里一个粗鲁男士的吃相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