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童年的许诺》根据法国著名作家罗曼·卡策(后改名罗曼·加里)小说《黎明的承诺》改编。影片主要概述主人翁罗曼与他母亲在共同度过的时光里,所发生在他们之间点点滴滴、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影片一开始从罗曼·卡策以为自己身患重病,从而强烈要求回到家乡展开……以童年与成年的时光交错叙事,让我们对主人翁母子命运有了从浅至深的了解。
1914年罗曼.卡策生于立陶宛,11岁那年父母离异,他与犹太裔母亲相依为命,颠沛流离,1928年移居法国。
母亲望子成龙,哪怕是在儿子颠沛流离,辗转各地时期,仍然以一种望子成龙的态度督促儿子,不要放弃梦想。当时欧洲战乱氛围浓烈,好强的母亲所表现在罗曼身上的,既令罗曼羞愧、战栗、无所适从,又让他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九岁那年,罗曼因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和几个小男孩决斗,结果被他们打得鼻青脸肿。但当他回到家,母亲知道原因之后,竟然褒奖了他。罗曼.卡策的母亲对自己的儿子说,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值得你去战斗:女人,荣誉,法兰西。
事实上,从不对生活妥协的母亲,始终在整部影片中扮演这一角色:你们想欺负孤儿寡母?呸!知道我们是谁吗?说出来吓死你们,我儿子是未来的法国大使、作家、荣誉军团骑士……
展露母子之间浓郁的情感和罗曼富有追求之外,影片始终围绕罗曼如何竭尽所能去实现对母亲的承诺这一心理行为,行动行为感动着我们。
儿子没有舞蹈和音乐天赋无所谓,在母亲眼里,一位“法国文学大师”正在冉冉升起,她斩钉截铁地告诉儿子:你将成为歌德、雨果、托尔斯泰!取一个流芳百世的笔名,成了当务之急。对了,儿子,“你千万要当心身体啊!当心花柳病!莫泊桑是得精神病死的,海涅瘫痪了……”母亲的斯巴达教育如涓涓细流:社交礼仪、绅士风度、击剑、射击技能,以及成为伟人必须的“士可杀不可辱”的信念,融入罗曼的血液。
罗曼拼命写作,1938年发表处女作《风暴》,母亲欣喜若狂,这一幕成为罗曼记忆中最开心的时刻。
纳粹德国不可一世,母亲怒火中烧,希特勒必须死,天将降大任于我儿:“儿子,你从小就是神枪手,暗杀希特勒的任务就交给你了!”等罗曼买好去柏林的单程车票,异想天开的母亲又痛哭流涕:“我千辛万苦把你养大,这个任务太危险了,不行!你参军也可以报效国家。”
“你将来一定是英雄,是将军,是加布里埃尔·达努齐奥(意大利诗人),是法国大使!这帮浑小子有眼无珠,哪能知道你是谁?”
1940年6月,罗曼驾机投奔戴高乐将军,加入自由法国的空军部队,辗转多个国家。在这样的一种恶劣环境里,母亲源源不断的来信,给予罗曼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二战结束,荣获荣誉勋位三等勋章、解放之友勋章、十字军功章的少校罗曼归心似箭。这是他为母亲赢回的勋章,他在想象,母亲知道后会是怎样的一种满足和赞赏?可不幸的是,当回罗蔓回到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母亲早已在三年前去世。
生前为了激励儿子奋战到底,母亲于病榻日以继夜地写下250封信,并委托医生朋友每周寄两封给他……
电影故事可谓情节曲折,人物命运波澜起伏,令人且赞且惜且叹。也有母亲经历中所表现的亦俗亦雅,兼具命运和现代女子性格的倾向。
最后我想说的是自己的观点,身在尘世,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电影让人痛心,罗曼一直活在母亲的心愿里。一个倾尽所有为儿子的母亲,一个为达成母亲所有愿望的儿子。感动,执着,珍惜,在许多他们交织的人生命运演绎信仰。
聚散离合的片断却在不停的展现母亲率性纵情的人生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女人伟大的气质和母爱伟大而从容的真实秉性。尊从自我内心,追随自然本性,挑战时代流俗和命运的现代性格。
作家罗曼·加里,一生共著三十四部小说,拍摄两部电影。一次以本名,另一次以笔名:埃米尔·阿雅尔。先后两次荣获龚古尔文学奖,开创了法国文学史上的先河。与妻子珍·茜宝育有一子,名为迭戈。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