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智慧是知识的进化,智慧激发智慧 人生领悟系列6.9
理想是什么?
理想,不是那个汽车的啥玩意,理解就是“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未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在一定的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对人的行为有一定指导作用。近义词词如抱负。反义词如空想。”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不是用来吹嘘吹牛的。
理想从想法到成建制,从产生到实现,有三个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一是人,二是资源,三是时间。
人是主因,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意愿强度与行动决心,人的能力储备,人的关系修炼,人的合作协作意识,这是人让想法成理想、让理想成真的内因。
资源是条件,有了就能调用,没了就得借就得求就得寻求支持。资源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就像过去“老子英雄儿好汉”“老鼠生儿打地洞”,是农业社会传承有序的方式,这也诞生了第一轴心文明。也可以说是耕种孕育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诸子百家,也可以说是捕鱼孕育了西方文明传续,这都是资源赋予的机会。不要去责备某某将军的孩子现在也是将军,某某省长公子哥现在官居要职,可以客观去看一看不要头脑简单地随波逐流做乌合之众,只能说这些人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朝鲜战场在淮海战役现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现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作贡献,我们的父母在地里安全平安的刨食在工厂四季如春的调度室里按键。
时间,是穿针引线,是无形却没有不行,有有无法被重视,常常成为借口的硬性条件。
慢慢地急
“……从受到感召到跨越这一界点,从而开始他们发现和创造的旅程,通常要花费五六年,甚至七年的时间。”这是来自彼得·圣吉同伙奥托·夏莫的作品《U型理论》RTA行动学习的牵连原文。此为读。
自原文,让我联想到从念生,到定型,一般5-7年时间。此为思。
我把德鲁克管理专家、德鲁克学生詹文明老师,在2016年私聊的一段话,与君共勉:“希腊谚语‘慢慢地急’,第一‘慢’字是要有‘極度的耐心’,第二‘慢’字是更要有‘超凡的毅力’,第三‘地’字即轉換之意,第四‘急’字是‘行動要快、敏捷做事’”。欲速则不达,慢慢地急,慢慢地煲汤,时机一到,就出击。今天,此刻,正是“地”时刻,该“急”了。此为行。
读思行齐备,自我学习进化进行中,理想正在一点一点被啃实,被积真。
理想是有时效的。理想是目标的一种翻译,是遵循一些目标管理工具的,也就是理想是有开始时间到截止时间,不是无限期无止境的。
如果是一辈子,那请给一辈子一个期限,否则理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了,永不会有看见实现的那一天。
等待不是日复一日如旧,是时时刻刻精修。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孟姜女是边等边哭长城汗颜塌一方,柳银环是富家千金独爱薛仁贵苦守寒窑望夫归。这样的等待,在很多人认为不值得,我却认为是最值得的事,至少影响了今天的人有一点信念,有一点真爱,可以用文字来舒张。就像徽东和我在小道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等待,看见一辆接一辆的电动车共享单车擦身而过,心里平静如水一样,就是坚守点自己认为对的事,也许在常人眼中有点傻有点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