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我在家长群里发起了一个调查,问你是否做过伤害孩子自尊的事?很多家长给我留言,说的最多的一种情况就是当众批评孩子,让孩子很没面子。
洋洋妈说,“就在前几天,从幼儿园接四岁的孩子回家,孩子非要走马路牙子,结果一不小心摔下来,大哭不止,我不但没有关心安慰孩子,反而当着好几个她同学和家长的面,非常生气的批评了她,指责她。后来不理孩子的时候,孩子一直追着我问:妈妈,你不爱我了吗,不爱我了吗?
我说,“如果你继续这样的话,我就会一点也不爱你了。”
孩子一听哭得更厉害了,一边哭一边说:“可是妈妈,我还是很爱你的啊”
现在想想,真是后悔极了。我不但当众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还让孩子感觉失去了妈妈的爱。
从洋洋妈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她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其次,她说的话让一个四岁的孩子会认为,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爱,这让孩子失去了安全感。
还有一些家长留言说,会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批评孩子,感觉说的比较伤孩子自尊的话类似于“你怎么这么笨啊”“太懒了,一点都不勤奋,看人家谁谁谁”等等这样的话。
其实,说这些话不但伤孩子自尊,更会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因为自信心与自尊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尊心的人,决不会有自信心,幸福感更无从谈起。
02:
有一天,我和一帮妈妈们聊天,我问你们还记得从小到大,大人们做过的最让你有自尊的事是什么吗?
结果很出乎我的意料,几乎所有的妈妈们都说,不记得了,好像没有啥特别的。还有几个妈妈说,就记得小时候妈妈或者幼儿园老师,会给一些小红花,小贴纸、笑脸或者奖状之类的当做鼓励,会感到自己比较有面子吧。
现在轮到自己当妈了,遇到的最多的困惑就是:我该如何给孩子自尊呢?
可是你知道吗,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自尊的话,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正如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aron Cooper所说“当我们以守护自尊之名将孩子严密保护,其实孩子是在受害。要让孩子明白人生应当如是:我们不可能总是赢,也没必要事事都做得最好。
被给予的自尊,孩子很可能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会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和内省。那样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我们能够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03:
丹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苏珊·哈特(Susan Harter),花了20年时间来研究自我和自尊的发展,写了大量相关内容的文章。她说,确定有两大因素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
首先,在孩子发展早期,家长和孩子世界中的重要他人的无条件支持和积极关注。这里所说的无条件支持,是和孩子交流,告诉他们不管他们是谁,或他们做了什么,你都喜欢他们。
这听起来很容易,其实很难。我们现在就可以扪心自问:是不是当我们的孩子乖乖听话,爱学习爱干净爱劳动,不打不闹不来烦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孩子呢?如果是的话,其实我们对孩子的爱与支持,还是有条件的。而这种有条件的支持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是感觉不到的。因为基本上这种情况是孩子如何让父母高兴,而孩子自己的感觉并不好。
无条件关注是把孩子看作有价值的人,让他们知道他们因为自己而得到别人的欣赏,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当然,包括倾昕,这对孩子和成人来说都很重要。
有一些家长经常会给我抱怨说,“我都给孩子说了多少遍了,不让他这么做,让他怎样怎样,可为什么他偏偏不这样呢?”。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首先没有仔细倾听孩子的心声,只关注了自我意思的一味表达,而没有无条件的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
所以,只有孩子早期得到了无条件的支持,当他们长大后,他们才会把积极关注内化,他们会赞赏自己,拍自己的后背,给自己心理上的拥抱,所有这些都会导致高自尊水平。
04:
苏珊·哈特(Susan Harter)提到的第二个影响孩子自尊水平的因素是,从8岁开始让孩子在他们认为很重要的领域感到自己是能干的、令人满意的。
其实我觉得8岁都有点晚了,在学龄前就应该让孩子们感觉自己是能干的,令人满意的。我的孩子今年刚两岁多,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棒,可是在体能运动方面相比较男孩子而言就差很多。孩子爸爸有时候看到邻居家的小男孩又蹦又跳又跑又闹,经常会说自己女儿要像人家一样多运动啊,感觉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好大一截似的。我有时候会反驳说到,总是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和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家长的这种心态怎么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又怎么能让孩子在小伙伴面前有自尊心呢。
有相关报告显示,自尊对于心情有着强烈的相关,低自尊始终如一被抑郁效应所影响。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某一领域感到能力不足,那么这个领域的支持就非常重要。如果得不到支持,就会导致低自尊、情绪低落、缺乏激情,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会让孩子想到自杀。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父母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而自尊是寻求快乐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05:
对于增强自尊心来说,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E·埃里克森提出,学龄儿童面临的主要心理矛盾是勤奋对自卑,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所以在学龄前或者是小学阶段提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勤奋精神,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青少年期,让孩子不会产生自卑感。
乔布斯曾说,A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你呵护。因为真正自尊的人不需要和别人比较或自我夸大,他们对自我价值有足够的确信。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试着把孩子朝着A级人才去培养吧,做一个真正有自尊,自信而又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