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参加听书稿训练营?因为想要好好读书,因为想要阅读变现,因为想要改变自己,究其根本原因,是不满于现状,想要谋求一个改变。
参加训练营的初衷
参加听书稿训练营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倒逼阅读。我们平时是否会有买了很多书,但是买来之后,甚至连包装都没有拆就放在了一边。我有这种习惯,我的感触的点有点低,很多书的简介或者是推荐都能戳中我的那个点,在被戳中的那个情况下,就会买下那些书。
但是那些书买来之后呢?基本上,它们都在一个角落积灰。
当时买书的时候,整个人都会被那种情绪裹挟着,但是买来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地翻开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情绪也会逐渐消散。当这种情绪消失了之后,我们就很少再会有想要翻开这本书的冲动了。
那么,在这个时候,听书稿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要写听书稿,写作者自己就需要对书籍很熟悉。如果从来没有看过书,那肯定是写不出来的;但如果仅仅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那要写一篇听书稿是很有难度的。
今年年初我第一次接触到“听书稿”这个名词(另外的一个课程),当时听完那个课程,挺兴奋的,就想要自己尝试一下。那个时候,自己也刚刚看完《无论何时,我们都会笑》这本书,就非常想要实践一下,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可能是选的书不是特别适合写听书稿吧,那本书有点散文的性质,在整个写的过程中,知道文章主旨是“要笑对生活”,但是没办法提炼出一个框架。当然,跟自己读的不够深入也有关系。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要写听书稿,首先一定要把书读透,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训练营的整个流程是用30天的时间写一篇听书稿,如果读一遍就能写听书稿,那用30天的时间就写一篇稿子,时间是不是有点浪费?
要写作听书稿,需要速读与精读相结合。
参加训练营的目的
1.为了能够更好的阅读
我看书的时候有个不太好的习惯,拿到一本书,会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阅读。因为我会觉得,万一在我跳读的过程中,一些重点内容被漏掉了怎么办?但这种从头到尾的阅读方式,很枯燥,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一点一点地蚕食着我们的意志,慢慢地,让我们受不了,最后,放弃这本书。
其实在课程的第一讲中,老师就教我们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刚开始,我们可以用王者速读法,先快速地读完一本书,然后再用分析阅读的方法进行精读。
王者速读法的关键是一种阅读思维的转变,我们需要从奴仆式阅读转变成王者阅读。即从自身需求出发,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跳读。这也是从一种被动接受模式转变为主动寻找。只有主动的阅读,才会有收获。
2.系统学习听书稿的写作模式
经常会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等真的要去说,去写的时候,突然发现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去写。这也说明了自己本身缺乏一种系统性思考的能力。写作,同时也是一种思考。但是单纯的无主题写作又太难了,不知道该写什么,拖着拖着,拖久了,就再也不会想要去写了。
而听书稿的话,它给我们界定了一个范围,同时也是一个闹钟,随时提醒我们:还有作业没完成。
既然是想要写听书稿,那么系统地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不去学习,随心而写,自己确实写开心了,但是内容的质量就不敢保证了。像这样陷入“自嗨”的写作方式,并不可取。
让自己坚持下去
参加训练营最大的一个好处,其实是那种积极学习的氛围。看着整个社群里的小伙伴都在坚持学习,坚持输出,你不自觉地也会去跟上大家的步伐。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群人可以走的更久,但一个人可以走的更远”。一个人是否可以走的更远,暂且不论,但是一群人真的可以走的更久。这真的是我的一个亲身体会。
以前,会觉得,像写作这种为什么要去花钱学习,自己买点书看,然后自己写不好吗?然后我就按照我的方法去实行了,事实告诉我,一个人很难坚持下去,除非,你有超强的意志力。然而,大部分人都没有。
后来,我参加了零基础写作训练营。在那个训练营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群体的力量真的很强大。那个时候,训练程度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好几次上完班回来,真的只想往床上躺,在床上刷着手机,刷着刷着,看见群里,小伙伴们都在很积极地完成作业,在学习,再想想自己,就会挣扎着爬起来学习。第一步往往是最难迈出去的,但是只要你开始学习了,那后面的事就会很顺理成章地完成。
30天计划
每件事都需要一个计划,大目标就好比高高在上的珠穆朗玛峰,让我们感觉遥不可及;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一个小目标,就如同在珠穆朗玛峰上安上了一个一个落脚点,我们踩着这一个一个的点,往上走,就一定可以登顶,俯瞰世间。
以下是我30天的具体计划:
8-12号,粗读书籍,理一个大致框架,回答阅读前的问题;
13-16号,精读文章,写书评,阅读有关书评相关的文章,研究写作方法;
17-19号,根据老师给的点评意见,修改;
20-22号,对框架进行完善,完成思维导图;
23-26号,找需要听书稿的平台,以及这些平台的基调;
27-30号,写初稿;
31-03号,修稿初稿,确定最终版本。
30天的训练营,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