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读过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对于向来不爱阅读的我来说,从头到尾阅读过的书屈指可数,而这算是其中一本。
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它太有名了,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够薄,不过一百多页,最适合专注力极差我阅读了。
当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二十多岁。读后感觉很平常,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触动我的地方。不过就是一个顽强老人打鱼的故事,和以前读过的童话寓言故事没太大区别。
非要说区别的话,也就描写上细腻些。如果说童话寓言故事是水彩画的话,那么,这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巨著就是一幅工笔画。文章线条分明,布局巧密而精细,具写实的手法又富梦幻般的意境。
作者把人物和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当读者沉浸在这部作品当中时,目光会自然而然地穿越重重时空,如影随形地陪伴着圣地亚哥老人在星月为伴的大海之上度过惊心动魄的三天三夜,并目送他“胜利”归来。
今晚再读《老人与海》,脑海中出现的却是李安导演执导的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面的情景,隐约觉得二者之间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可具体又说不上来到底是相似在哪里。或许是大师们的表达方式触及了我内里的某一根神经而产生出来的感受吧!抵或是我的幻觉亦未可知,又或者是别的什么吧。
总之, 大师们的伟大作品自然有我无法言喻的深度所在,那么,我要说的也只有我能用言语表达的那部分感受了,这感受有一部分来自于我一位年少时的玩伴。
01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体力和精力都不再旺盛的我对《老人与海》感受己截然不同于多年前的那个午后。
人到中年回首过往,我也曾年轻力壮,我也曾意气风发,我也有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时刻,可就是找不出一件能称得上成就的事。
我想,圣地亚哥老人之所以非要去到很远的水域去捕鱼,是因为那里有他的梦想,他打渔不是为了三餐,尽管他很穷。
在年老的圣地亚哥看来,在附近的海域每天打一些半大不小的鱼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他要超越自我,他坚信他可以比别人更加优秀,比原本优秀的自已更有成就。
他要捕一条大鱼,因为他知道哪里有他心目中的大鱼,真正的大鱼,一条渔夫一生都没见过的大鱼。
那是别人不愿去的海域,离岸很远的深海区。为此他在那片海域一连八十多天没打到鱼,在别人看来,他是走了霉运了,而他自己知道他是在酝酿着一件大事。
很多人都这样,越近老年越有这种心态,庸庸碌碌了几十年,还没年轻就老了,着实心有不甘。
不甘心是因为心中还有梦,那是年轻时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今生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一定要成为那种所谓的翘楚。所以,在老去之前一定要实现,否则,就像是白来世上一遭似的。
可是,走着,走着,就把理想给我弄丢了。直到有一天猛然惊醒,日已偏西人已老,重拾旧梦时,难免还想再赌一把。
比如这两年,时不时会有什么“风口之上”、”浪潮之巅”之类的流行语出来。这跟全社会都在鼓励创新、提倡创业有关。为此,谁都想搞个大动静出来以示自己没有落后于时代。
于是,像“知足常乐”、“坚守岗位”之类的词语都成了不思进取的代名词。全社会都在提倡走出舒适区,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
社会上从原先的工作岗位上出走的人越来越多,有人离职单干,有人组队创业。这些人为了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而义无反顾。
他们明明知道自已会像圣地亚哥老人一样,必须忍受一段漫长的一无所获的日子。可是,他们坚信远离港湾的水深之处必有他们要的大鱼,并且凭他们的能力也一定能够捕获。
02
我有一个少年时的朋友就是这样,他比我大五岁,长得比非常帅气,人又聪明又有魄力。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跟随他父亲一起经营皮鞋生意,做了二十多年。
一直以来生意都很稳定,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工厂和零售渠道,一年的纯利润就有一千多万。
也许是人所站位置高度决定了想法的高度吧,他总是比别人快一步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加上中国银行业的锦上添花式的经营方式,让他有充足的资金可以运转。
他开始开发房地产,第一个项目就很顺利,赚了两个多亿。在普通人看他已经很成功了,不过四十出头的人。
可是,他说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说他要捕一条大鱼。
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这也许正是我平凡成邻家大叔的原因吧。
从2007年开始,他接触到了新能源开发项目。二话不说,一股脑地投身到了太阳能的行业中去。因为他以往的成功,以及他名下工厂、连锁店和品牌的巨大价值,使得各大银行纷纷要求贷款给他。
自那以后,他就不再赚钱,或者说他赚的钱不够他投出去的。又因为这个项目太大了,这是国家级的重点项目,虽有政府和银行支持,如果在经营上稍有差错还是会出大问题的,毕竟是私营企业的行为。
就这样,他没日没夜地扑在这个项目上,与他的项目同生死共存亡。两年下来,英俊的脸上布满皱纹,头发全白,其间因为生病进了好几次医院。
多少人劝他多多休息,可是他说他不要做平凡的人,一定要做成功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天知道他在想什么。
可他自己知道,正如圣地亚哥老人知道的一样。
03
为了扩大新能源厂的规模,他不停地贷款,原先的皮鞋生意因被抽调资金也荒废了不少,而新能源这个行业并不是真正的风口。
再加上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导致了各大银行在2009到2011年间陆续收拢资金,向企业催逼贷款。他为了还贷后能向银行续贷,不得不与其他企业组成互保联盟,在银行贷款合约上相互担保。
因为中国的银行信贷部门从来只会锦上添花绝不可能雪中送炭。企业一旦陷入危机,各大银行都会来催贷以试探企业的还贷能力,一有风险便收回不再续贷。
他的几笔贷款到期后,不得不向民间财务公司借钱还贷,那可是高利率的借款,利息是按天计算的,如果银行不续贷,他就不能回过头来偿还这笔高利贷了。明知是饮鸠止渴,却又不得不走这一步。
果然,一家银行在他还贷后不再续贷了,几周后高利贷又找上门来坐等催债,紧接着企业间的互保联盟也瓦解殆尽,因为,此时所有企业所遭受的是同样被停贷的境遇。最后,所有银行停贷并大力追讨先前的贷款。
在一片银行、高利贷催逼声和企业主们的相互埋怨指责声中,很多人自杀了,也有一部分人出走国外。
2011年底,我的这位朋友也来了美国,他在美国有许多生意上的朋友,他来美国不是出逃,他是来融资的。可是,他的项目实在是前途堪忧,再说资本是趋利的,是不讲情面的。所以,没人愿意出手帮他。
在美国逗留了二十二天后,他决定回国接受资产清盘。他知道,那一刻他的企业早已资不抵债了,毕竟是二十多亿的贷款,他哪有这么多钱啊,资金抽离后的新能源厂无异于被沙鱼群啃剩下的大马林鱼骨,空架子一副。若一清盘,他不但一无所有,而且还可能要坐牢,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飞回了中国。
没有任何悬念,等待他的是“一无所有”这四个字,被清算后,他仍负债累累。最后,他老婆带上两个女儿远走帝都,改嫁给了一个政府高官。
04
前年,我回国去看他。他说,那年他被清盘后,政府安排一个工作给他,在他自己原先的皮鞋公司下的一个子公司任职业经理,每月也有四千多块的工资,一个人吃用足够了。
他有自己办公室,但不大,就十几个平方。
那天我俩在他的办公室里聊了很久,他是一个地道儒商,他爱学习,酷爱读书,办公室里全是各种书籍。所以,跟他聊天总能获益良多。
临离开他公司时,我问他:“你后悔吗?”
他笑着说:“不后悔,后悔我就不开始了。”
我说:“我是说你后悔回国吗?”
他微笑着摇了一下头,回答说“不后悔,这是我的责任,我必须为自己的理想埋单。”
我最后又问:“你原本的皮鞋生意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去搞这么个大项目?”
他说:“你不懂的。”
说完,转身在书架上拿了一本书递给我,说:“拿回去,看完这本书你就明白了”。
我接过一看是《老人与海》,我说:“看过。” 就放回到他的办公桌上。
接着,他又说:“看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吗?可以多看几遍。”
他起身把我送到门口,摸了一下自己的头发说:“其实,我现在也挺好的,别看我满头白发,身体可比以前好多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到时你回来我们一起旅游去。”
我说:“好的。”
至那天分别以后,我再没与他见过面,也没再聊过什么,只是偶尔在微信朋友圈里彼此默默点赞。
05
今天,我把这些写出来是因为在“成悦写作新生群”里看见一位叫智美更登的同学发的一篇文章《老人与海》,于是,我又再次找来这本书重读了一遍。
这一次,我看到的不再是圣地亚哥老人而是我的那位朋友,看着,看着,我又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了其中。而大马林鱼也不再是鱼,它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读到老人和鱼在钓绳的两端相互拉扯时,我似乎看到了他们正在通过彼此的痛来感知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后来,当我看到老人把这条比他的船还长两尺的大马林鱼绑在船边一起并驾齐驱时,我流泪了。或许,生命所追求的就是那一刻的畅快吧!
是的,我不懂。
因为,只有真正的猛士才能体会其中真正的奥妙所在,那是理想与生命重叠时的巅峰体验 !哪怕此刻过后一切终将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