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潮湿的时候(2025年三伏天:初伏7月15日-7月24日;中伏7月25日-8月13日;末伏8月14日-8月23日),此时人体容易感到不适,甚至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为了安然度过三伏天,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1. 防暑降温,重中之重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段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的时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尽量缩短时间。
做好防晒措施:出门务必做好防晒:
涂抹防晒霜:选择SPF30+或更高、PA+++以上的防晒霜,出门前15-30分钟涂抹,并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出汗多或游泳后需立即补涂。
物理遮挡:戴宽檐遮阳帽、太阳镜️,穿轻薄透气的长袖衬衫或防晒衣,携带遮阳伞。
保持室内凉爽通风:
合理使用空调/风扇:室内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为宜,避免空调直吹身体(尤其是头部、颈部和关节)。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利用自然降温:早晚气温相对较低时,开窗通风换气。白天高温时,拉上浅色窗帘阻挡阳光直射。
避免温差过大:进出空调房时注意温差变化,可先在门口缓冲一下适应温度,避免骤冷骤热引发不适。
2. 科学补水,及时补充
主动、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即使不渴,也要定时补充水分。每次喝100-150毫升温水或常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全天饮水量应比平时明显增加。
选择合适饮品
白开水是最佳选择。
淡茶水:如绿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有助清热解暑。
自制酸梅汤、绿豆汤:传统消暑饮品,但注意不要过甜。
适量补充电解质:如果出汗非常多(如长时间户外活动、运动后),可以适当喝一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以补充随汗液流失的钠、钾等矿物质。
避免饮用:
过量冰水/冷饮:虽然一时痛快,但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导致痉挛、腹泻,影响身体散热效率。建议少量、小口饮用,或选择常温饮品。
高糖饮料: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可能越喝越渴,增加身体负担。
酒精和咖啡因饮品:酒精有利尿作用,会加速水分流失;咖啡因过量也可能导致脱水。
3. 饮食调理,清淡为主
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冬瓜、黄瓜、番茄、苦瓜等瓜类蔬菜,以及香蕉、桃子等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虾、瘦肉、豆制品)。烹饪方式以蒸、煮、凉拌为主,减少油腻、辛辣、煎炸食物。
清热解暑:适当食用具有清热祛湿功效的食物,如绿豆、红豆、薏米、莲子、荷叶、冬瓜、丝瓜、苦瓜等。
注意食品安全:高温潮湿环境下食物极易腐败变质。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加热煮熟,剩菜剩饭及时冷藏并充分加热后再食用。尽量不吃路边摊无保障的食品。
4. 规律起居,保证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增强抵抗力。中午有条件的话,可以小憩(午睡)15-30分钟,避开正午最热时段。
穿着透气舒适:选择吸汗、透气性好(如棉、麻、丝等天然材质)、宽松、浅色的衣物,利于汗液蒸发和散热。
温水洗澡:用温水洗澡或擦拭身体,帮助身体散热。避免突然用冷水冲凉,以免毛孔骤然闭合,体内热量无法散发,甚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不适。
5. 适度运动,避免剧烈
选择合适时间和地点:尽量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户外运动。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
控制强度和时长:降低运动强度,缩短运动时间。避免在烈日下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如踢足球、跑马拉松)。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运动前后及过程中都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关注身体信号:运动中如感到头晕、心慌、恶心、乏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
6. 特别关注敏感人群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 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是重点保护对象,更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保证充足水分和休息。
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等,必须加强防护措施(遮阳、通风休息点),增加休息频率,大量补充含盐分和矿物质的水分。
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高温天气可能加重病情。务必遵医嘱服药,密切监测身体状况,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
肥胖人士:相对更怕热,也需特别注意防暑。
7. 警惕中暑,及时处理
认识中暑症状:如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呕吐、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先兆中暑);体温升高(常>38℃)、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脉搏加快等(轻症中暑);严重者可能出现高热(>40℃)、意识模糊、谵妄、抽搐、昏迷(热射病,非常危险!)。
紧急处理: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
快速物理降温: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非冰水)擦拭身体,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用湿毛巾冷敷头部。有条件可用风扇或空调辅助降温。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
及时送医:对于出现意识障碍、抽搐、高热不退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8. 情志调节,心静自然凉
保持平和心态:高温容易让人心烦气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心静自然凉"有一定道理,可以通过听舒缓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加重烦躁感。
9. 关于"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传统中医"冬病夏治"(如三伏贴)的最佳时机。如果对此感兴趣,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盲目操作。
总结来说,安然度三伏的核心就是:躲开烈日、多喝温水、清淡饮食、充足休息、适度活动、关注体感、特别照顾敏感人群、警惕中暑信号!遵循这些建议,就能最大程度减少酷暑带来的不适和健康风险。祝你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