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老师的一篇推送文章,《学会做饭,就是学会谋生和谋爱》。文章里提到了一个日本患癌妈妈千惠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不理解让四岁的孩子去做饭这件事,但千惠的病情等不及,到女儿长大,她就没有机会再去叫她成长了。成长有很多种,厨房里的成长最简单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会做饭,并且很多人都是被动的没有学。为什么是被动呢,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妈妈在阻止这件事。所以现在当很多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做饭时,都会比较惊讶于孩子的成长。但也有一些人对做饭有着千般万般的抵触情绪,很多时候都是考外卖解决饥饿问题。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更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
其实,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爸爸曾经是军人,但也很早退伍回乡了),表面上看他们能教给我的不多,但是不知不觉间我就学会了很多东西,做饭就是一例。在父母眼里,做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这不仅仅在于做饭的过程,而且有看到家人享受饭菜的幸福感。我记得小时候,爸爸经常会在吃饭的时候问一个问题,“我和你妈妈,谁做的饭好吃?”我们也都像商量好似的回答,“爸爸”。每到这时,妈妈就会假装撇撇嘴,“恁爸做的好吃,以后全让恁爸做”。这不过是说说而已,我们家没有那么明确的分工,妈妈会继续做饭,爸爸也会帮忙。而且一些重量级的饭菜都是要经爸爸的手的,当然一方面是因为爸爸的厨艺确实好一些,另一方面是因为妈妈的力量不够,容易受伤,他们在做饭时的相互关心,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么我在旁边做什么呢?打下手呗,剥葱捣蒜,递个工具什么的。又时候也闲着,就在旁边看,当然爸妈也会给我讲一讲厨房里的知识,比如怎么拿刀不容易切到手,怎么能把土豆丝切的又快有细(我现在也是还不能兼顾),蒜泥茄子不能放醋。我自己也会在旁边观察,什么时候放油,放多少花椒,如何判断油温等等。爸妈虽然没说,但他们是鼓励的,而且经常会提醒在一旁观看的我注意安全。正是有了这些积累,妈妈才敢在农忙的时候把做饭的任务交给我。我记得第一次做完整的一顿饭时,应该是10岁左右。我做了粥,炒了茄子,还给我爸做了一碗鸡蛋花补充营养(慢性胃炎)。其实爸妈都没交过我做鸡蛋花,我真的是看会的,妈妈知道后还挺惊讶的。虽然我可以做饭,爸妈也只是会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会让我承担这个任务。其实,我大概从一年级的时候就正式进厨房了,当然只是洗洗碗筷。爸妈和姐姐吃完饭都去地里忙了,剩我一个没有战斗力的只能从事洗碗筷这种非生产性活动。当时我每次都会把锅刷三遍(一般两遍就可以,第三遍我会用少量清水过一遍)。妈妈看见锅很干净,就很高兴,还当着我的面夸赞我的勤快,这让我觉得做家务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就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一直很喜欢做饭,在家的时候就跟家人一起做。上大学的时候吃食堂,一直期待能有自己做饭的机会。后来离开学校,终于能够自己做饭了,把自己想做的,想吃的都学着做了一遍,两遍......如果不是学业压力,我应该成为业余厨师了。但即便现在的这个水平,同学之间相互请客吃饭还是可以的。
当然,写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只是把自己跟父母之间的互动记录下来。我自认为这些都是很宝贵的记忆,而我又是一个爱回忆的人,我希望这些永远不会从我的记忆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