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是我北外的本科同学,我毕业去了XDF兜兜转转换了很多工作,他去了蚂蚁金服和中公。毕业7年陆陆续续有少许联系
本周他休假,来广州找我,相谈数小时却剑拔弩张。
当我徐徐展开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历、阅读、思考的时候,却是他的困惑、不解、甚至愤怒
你读那么多国外的书,有什么用,可以用到你的工作中吗?
你对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纠结,你不内耗吗?
你的形容词这么多,表达欲望太过于强烈了吧?
我看你这个样子,看来是做得不顺利,没有你之前的意气风发了
你现在当老板了, 什么时候住上大房子、开上豪车?
如何看待他的愤怒或酸呢?
第一个视角——开心,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大学毕业七年,这七年经历了别人多得多的成长,再回头看彼此的思维模型、知识储备、人生阅历,明显我已经变得更加睿智、深刻、聚焦、向下兼容,这点做得很好,要继续努力!
第二个视角——同情,看到了他的局限;在看到他人得到了超过自己的所得时,第一时间的反应应该是不服气,对方一定是通过运气,对方一定存在问题,对方不配拥有这些,对方就是想要炫耀而已;总之,就是他有问题! 中国人的人性,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掩藏在深处的恶意的嫉妒。所以一直以来智慧的人都大隐于世,不漏神色,藏拙,扮猪吃老虎。
第三个视角——失落,看到了我自己渴望得到认可,求而不得时候的无奈。人总是像喝水一样,发自内心地希望被认可,被看见,被尊重,不是吹嘘拍马地奉承,而是发自内心地赞美。所以一句契合的认可,可以瞬间拉近对方的距离。出于利益,很多人学会了捧臭脚,阿谀奉承,说好听的话。于我自己而言,学会发自内心的赞美,激励他人;同时不要在同龄人圈层找认可,去找大哥哥和小弟弟,他们会给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