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好孩子,而是成为一位肯担当的孩子!
我的一个女学生芳芳,她的父母非常的宠爱这个孩子。“没坏心眼”是她妈妈对她的评价。
有一次芳芳将她同桌新买的镜子打碎了,碰到这种事情,一般家长来一下赔个钱就没事了。
但是芳芳闯祸之后,隐隐约约中,我听到芳芳对她妈妈说:“我见她上课一直照镜子,怕她学习跟不上,所以才砸的。”
“恩,好啦,我知道我们家小琪最善良了,但是以后要注意方式哦。”
“好的,妈妈。”
于是,芳芳妈妈就高兴的去陪了点钱,和芳芳笑着离开了。
还有一次芳芳上课和同桌说笑,被老师罚站,放学后,芳芳的妈妈又来了。
“芳芳,上课为什么要破坏纪律呢?”
“因为,同桌说她没听懂,我给她说了一下。”
而这时,她同桌,也点头承认是“问问题”(孩子特有的套路,但是成年人眼中,答疑和说笑,还是比较好分辨的)。
“我就知道,我们芳芳没坏心的,就是以后要注意方式哦。”
“好的,妈妈,我知道啦。”
于是,又看着两个人,笑着,离开了学校。
芳芳父母爱的方式,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现代化的语境中的那种推崇的方式——讲道理。
其实讲道理的方式有很多,有些家长喜欢分析行为的价值意义和效果,也有些家长会考虑行为的效率和好处,当然,还有一些家长会追究行为的动机。
本着出自于爱的行为很多人都会将动机与行为对错挂钩。
就算结果不好,也下意识的认为,可以用动机的正义来规避损失。这可能是我们内心中的一种寻求原谅的机制。
但是很多时候,家长的这种,因为动机正确而宽容的行为。会让孩子成为一个诉诸于道德的高手。孩子们会寻找适合自己的道德高地,随后制造一种“我没错”的错觉。但是实际来说,是非对错,早已有了客观标准。
与其教育孩子做个好人,远不如教孩子做个正常人!
就拿朋友说吧,从不欺负人,只报复欺负过他的人;不贪图便宜,因为经验:占小便宜吃大亏;拔刀相助之类的也只在他的安全不受威胁前提下伸把手先自保再救人。
要说这样的就算好人我第一个反对,更别提人们常说的要能吃苦耐劳、有恒心、有爱心的人了。
其实坏人也很能吃苦,逃窜到深山老林里,苦心积虑谋害别人,或者隐姓埋名数年逃避追捕,肉体和精神都在受苦,反正这种苦我是受不了的。
我们可以教孩子出门守规矩,在家生活自理,也可以教孩子友爱,积极,不自暴自弃,教他学习法律,行为自律,唯独不要教他做个好人,这要求太虚。
因为连家长自己都说不清啥是好人,又怎么能让孩子明白呢? 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坏,接纳不好的一面,孩子会有比较健康的心理。
三观的塑造贯穿整个人生,不是单靠家庭教育就能完成的,相比该不该教孩子做个好人,真实反而重要;做个正常的孩子远比做个好孩子更重要。
一个不懂拒绝的孩子不会长大,一个没有原则的好人只会沦为他人眼里的笑柄
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只有好坏之分,但是很多时候,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还有中间状态。
做个善良的孩子并不是要一味忍让,不辨是非地对人好,那不是好是迂腐。 你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人是有喜怒哀乐。
为什么你的孩子一再被欺负?那是因为你的一忍再忍。 你不把态度摆出来,你的温和,会在他们的眼里成为软弱;你的温和,会被他当作怯懦;会增加他变本加厉伤害你的勇气。
有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如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所言:“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教育是个伟大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被欺负,其实这些都是无谓的担心。
你不需要给他灌输太多的价值观,因为他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你只需稍加引导并且让他知道: 做个正常人远比做个好人来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