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孩子幼儿园分享的知识,对照自己身边的例子感觉真的讲的太实用了,总结了一下希望对更多的人有帮助。
在我们的周围,大家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吗?孩子上初中了,高中了,或者是成人了,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不管也不问,抬头一看,转身卧室门一关;还有一些啃老族,自己都有了孩子还伸着手和父母要;还有的一些夫妻,整天互相抱,对方另一半,地下掉下一张纸都不会捡。尤其是我们做了妈妈的,这样的抱怨可能会更多一些。爸爸回了家,只会打游戏,吃饭,生活好像很简单,让和孩子玩会儿,不会玩,或者嫌麻烦,扔一个手机,吃了饭碗也不会洗。妈妈们很苦恼,也很有的时候会很失落。有的时候更是会很伤心。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因为从小到大他没有这样的习惯,去关注家里面所有的成员。
他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关注事情和别人的的能力,就不愿意主动的做事情,也没有感觉到,我是别人需要的一个人。
一个人的生存的空间里面,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主要是家庭,慢慢的,大了以后,我们在幼儿园学校、朋友,邻居扩散到社会,工作的空间和空间的走廊这样一个范围。当我们在家庭里面没有形成对位关注的这样一种思维习惯,到了外面,我们也不会形成有意识地对外面人的一个关注。所以我们就感觉到有的人就会说哦,我们单位的那个谁很冷漠,不热情,不热心,对我们办公室的一些事情看来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话,对于我们一个成人的人际关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其实这是他的一个责任承担的能力比较弱一些。
那什么是责任承担的能力呢?其实它主要就是指我们人在这个社会生存的环境中,能够为自己和他人共同的生存目的而进行一些外在表现的能力。那么它分为我们的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和自我责任。我们一个人,先学会为自己承担,再学会对别人承担,对我们周围的亲戚朋友承担,对社会承担,对国家承担。
0~6岁是培养我们孩子责任感的一个最佳时期,但我们的父母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因为很多的父母会认为面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你比如说给他讲什么家庭的责任感,社会的责任感,这个话题的太大,太空而且感觉到我家孩子这么小,就背负这样的一些压力和担子。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避开这个话题,不想讨论。
其实不然,对我们孩子责任感的培育要及早进行。而且孩子进行自我责任承担能力,一定是父母有意识的培养。
试想睡觉前,孩子没有忘记去照看一下他的小动物,但不会想到去给自己生病的父母端一杯水。当他关注不到父母这些的时候,父母感冒了,生病了,她看都不会看一下。更不用说给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倒一杯水,或者是问一问妈,你今天怎么了?看你很不舒服。当我们孩子在两岁,三岁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什么,当我们一个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孩子站在我们的面前,对我们这样冷漠,漠视的时候,其实我们内心是很悲凉伤心的。
下面以事例来说明具体实操方法:
妈妈和三岁的左右的慢慢小朋友到楼对面的一个超市里面去买东西。正下楼的时候突然外面下起了雨,可是呀,没有带伞怎么办?这时候,妈妈就可以用回家拿伞这件事对孩子进行培育。妈妈对孩子说,宝贝要下雨啦,妈妈没有带伞,所以我们都会淋湿的,妈妈带你回家,你帮妈妈拿把伞好吗?孩子在听完妈妈的这句话以后,他就会慢慢地形成帮妈妈拿伞的一个复制的认识。因为三岁左右的孩子的年龄段,他主要是通过模仿复制来采集我们的信息,不断学习成长的。在妈妈教孩子下雨啦应该帮忙,应该帮妈妈去拿伞,这个复制的过程中,孩子去帮妈妈拿伞,就是培养孩子责任承担能力的一个具体的行为。那么运用这样的一个培育的方式,我们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育以后,当我们的孩子到了五岁六岁的时候,碰上同样的情况,妈妈就要用这样的话来进行第二步的培育,妈妈要对孩子说,宝贝,下雨啦,妈妈忘记拿伞了。你回家帮妈妈把伞拿下来,妈妈在这里等你。这时候,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回家帮妈妈拿伞。这也就是我们责任承担能力,习惯性行为的一个初步的实现。等我们的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再遇到同样的一个情况,孩子就会非常主动的跟妈妈说,妈妈,您在这儿等会儿我回家拿伞去。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孩子责任承担能力的习惯性行为已经形成了。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样举一反三呢。比如爸爸生病了的时候,孩子可以代替妈妈给爸爸倒水;我们买了很多的东西,或者是拿了很重的一些东西回家的时候,我们一定让孩子力所能及的拿一些物品,父母这个时候要懂得示弱。父母不要认为我们孩子现在年龄还那么小,这些事情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参与分担。这样的话,我们慢慢的就会造成,当有一天你认为孩子应该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此的匮乏。
那么接下来我先梳理一下,刚刚我们在拿伞的这个故事中,就是培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能力我们分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清晰分担对象。
第二步不断提醒孩子用示弱的方法呈现需求引导关注。
第三步让孩子主动分担
第四步主动承担的习惯形成。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用这样的四个步骤,在家里面做饭呀,擦地呀,收拾家呀慢慢的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主动的关注我们的家庭,关注我们的父母达到服务意识和责任承担能力的培育。
这不是用一次两次的培育游戏和活动所能实现的,只要我们合理的利用孩子的成长环境,运用科学有序的方式,才能逐步的去实现。也一定请我们的家长,从小重视我们孩子的这项能力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