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整体把握,单元整合都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每节课只要抓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持之以恒,相信必有收获!”这是县教育局组织研讨课堂效果教研团队张校长给的建议。
实际上,我们常常习惯于大量而匆忙地抄写教案,但从不善于深入系统地钻研教材,更谈不上整体把握教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究其根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教师自身的数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由于学科知识背景不够深厚,教师对小学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整体的思考。二是教师习惯于备知识点,在长期教算术的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细分类型的教学方式,不善于从学科间纵横向维度去思考和钻研。三是备课管理的条块分割。目前,对教师备课的管理最常用、最基本的方式是由教研组长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检查的形式要么是翻阅备课本,看看字迹是否工整、数量是否足够、有没有超前备课等,这些潜在的形式主义大大削弱了备课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为什么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给予我的影响是,知识之间融会贯通,教学更为得心应手,年前的整个寒假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为此,特意购买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特意购买了专家优课等。为什么如此执着,理由如下:
首先,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数学”,就世界范畴而言,有两种说法,即“数学是演绎的科学”与“数学是量的科学”,前者重视几何,后者重视算术与代数。康托在1883年则提出“数学的本质在于自由”的著名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是否可以简单地这样描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数学学习目标之一的数学知识它本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整体,整体的知识一定是有结构的,是互相联系的。结构的知识一定要系统整体的学习才能掌握,只有系统整体地掌握,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
其次,数学学习是对整体的认知过程。
既然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那么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当学生开始把数学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时,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学生应问问自己:我可以换一种方式看这个问题吗?这个情境与我以前遇到的类似吗?用代数表示的内容能用几何表示?这样可以加深理解或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平衡发生同化或顺应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第三,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应该是系统的、整体的。
数学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和要求编写的,教材的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数学学习也是一个整体,因此对于教材的编写和把握也应该是整体的、有联系的。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就像一个神经细胞,各个神经细胞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神经细胞串联组成一个整体时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功能。
整体把握数学教材就是指教师要把握教材例题(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用现代数学的观念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汇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