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妈严肃地跟我分享了她的惊人发现:跟她那一代人相比,我的婚姻已经足足晚了15年;跟我的同龄人相比,也是晚了至少10年。
她经常会悔不当初地感慨:“早知道当年就不让你读书了。如果你没上大学,你的孩子估计都可以打酱油了。”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妈19岁结婚,婚后8年养育了4个孩子,像我现在这么大时,她最小的孩子都7岁了。
最近30年社会的变迁,给了中国女性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由、更多的自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婚姻不再是成年女性唯一的出路。如今大部分女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和男性一样可以在社会上纵横捭阖、在职场上杀伐决断,全方位施展自己的才华、放飞自己的梦想。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说过: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当女性掌握了金钱这个工具,她也从根本意义上享有了自己的主权。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在中国这个传统压力大、家族压力大、思维定势压力大、虚荣攀比压力大、个人存在价值小的现实里,要掌握自己的情感进度,不从众,需要无比巨大的勇气。
君不见,泼向我们的标签真是五花八门:剩女、老姑婆、败犬……
和父母在观念水位上的天差地别,是我们这一辈女性不得不承受的痛。其实,我们抗拒的是稀里糊涂地走进婚姻,但我们从来都不抗拒:下一站、幸福。
现实很残酷,对手很强大。那种骨子里把女性当生殖工具,认为女人30岁就是豆腐渣的社会恶意,估计至少还要维持足足20年。
认知心理学流派认为:认知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人们使用从环境得来的信息,结合记忆内存储的东西,指导未来的行为,并塑造生活环境。
暂时落伍的社会大环境如果无法撼动,那么我们至少可以营造一个健康温暖的内心小环境。
“妈的,大不了一个人过”,这得是爱情的认知前提。一个人单着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会被人利用的。没有“大不了一个人过”的勇气,在这个人云亦云的无趣社会里,变成一个无趣又无力的弱势个体,是迟早的事儿。
爱情在任何时代都是真正的奢侈品。
爱情什么时候到来,谁都无法预测。爱是好东西,不会轻易给你。一定得够嚣张够无畏够执着,才有可能和它狭路相逢。
所以,如果你非爱不可,那就要有一个无比强大的内心小宇宙,永不乏力地自我完善。不要光看人家爱德华八世当年为辛普森夫人甚至连王位都不要了,更要看看辛普森夫人是如何在遇到爱德华之前就把自己修炼成一个衣着得体、谈吐风趣的优雅女子。
在漫长的单身日子里,要如女作家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所说:“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法设法给自己赚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注意,赚钱,才是这里的关键词语。
如若你把婚姻的形式看得高于一切,不结就会死,那么就现实一些,听马云的话,想想清楚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
比如你希望老公顾家,多陪陪你和未来的小孩,那你就不要强求他事业有多么成功,多么有上进心。事业有进步可以说是Bonus,只维持水平线也没问题不是吗?反过来,你希望老公事业有成、名利双收,那你就要接受他在外面多过在家,经常加班加点、经常醉醺醺,甚至夜不归宿。
另外,年龄不是问题。双方的核心需求和三观是否符合才是最关键的。你既可以像女明星洪欣一样嫁给比自己小10岁的小鲜肉,也可以像女明星黎姿那样情归温暖强大的大叔。
换句话说:每个女性对婚姻的核心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稳定的长期饭票;有的人是一个性格温良的孩子他爹和生活搭档;有的人是有钱,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人是精神沟通;有的人是性的满足……
30+的坏处是你的同龄人条件好点的大部分已经婚了,好处是经过10年历练,你有足够的阅历去提炼你的核心需求。
诚实面对自己内心,想要什么,就去追求什么。去掉各种限制条件,选择面会大很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社会越是刻薄你,你越要发自内心地疼爱自己,了解自己,然后该恋爱恋爱,想结婚结婚。
如果你已经30+,那就做个亦舒女郎吧:面包你自己赚;不管要不要继续等待爱情,都不纠结、不害怕,潇潇洒洒,活成你自己的样子,活成一颗开花的树,别辜负了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