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眼印象笔记,发现每日复盘已超过了600天,这是一段怎样的经历?
一、复盘历程
1、从不满意开始
最开始写复盘日记,是自觉在行动力、专注、稳定性等方面不足,于是开始写每日反思日记。
内容分三块:今天做了什么?需要提升的点表现如何?当天遇到问题的复盘。
每周会制定周计划,每天晚上回顾时,就会对标周计划中有哪些做成了,哪些还没做?有了计划的对标,完成的审视,行动的动力提升。
2、记录优势日记
在记录了一百多天后,行动力上有提升,但专注、稳定性仍有不足,对自己仍不满意。到底什么让我不专注呢?我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是投入的呢?
于是我开始记录优势日记,看看自己每天最投入的是在什么工作上?最喜欢的是哪一类角色?
记录了一百天之后,我对优势、思考模式、优势发挥有了进一步认知。这些记录是个人的优势观察手册,做什么事情我很投入?做哪些事情我会觉得很无趣?什么环境可以激发我?什么环境让我很无力?哪些优势我会用过头,哪些弱势会阻碍自己。
优势记录是内在自省的觉察,也是黎明前的那一点微光。
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了解自己擅长什么、执着什么。
3、单点集中练习
在行动力、稳定性得到提升后,开始在专注方面着力,单点练习。
比如不评判,用30天来练习。同一件事用评判和观察的方式写两次。比如积极主动,每一天做一件自己主动去做的事。
通过集中练习,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观察、价值思维等内化为习惯。
二、我收获了什么?
1、找到适合的复盘方法并助推行动力。
用周计划和日复盘去对标行动,是适合自己的行动方法。复盘内容根据当下的需要迭代优化,反推行动。
从知道到做到,隔着一片海,而日复一日的反思,总结,则做到知行合一,
2、认清自我,深化思维
在每日复盘中,将自己当时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照镜子,通过分析可以觉察到自己固有的模式和不理性的思考。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我们的认知系统分为快思考的系统1,慢思考的系统2。
系统1是无意识的,通过调用情感、直觉、记忆和过往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和觉察,耗费的能量少。这个系统常常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总是不假思索的做出判断,多数人也不假思索的接受。
系统2,是有意识的,需要集中注意力,并通过理性分析、推理来做出决定,速度慢,耗能高,而且很懒惰,经常直接采纳系统1的判断结果。
多数人的大脑已经习惯依赖系统1的直觉判断,在处理问题,做出决策时,以为是自己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复盘是对“思考”的思考,在复盘时,我们调用系统2的理性分析能力,对过去的思维、行为以及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避免无意识的直觉判断。在长期积累中,深化思维能力,将大脑锻炼成理性分析的模式。
3、稳定内核,做好选择
在情绪、执行、专注的突破,让内核更稳定。
每日复盘中的数据积累,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边界、触发点。在日常处事中,更有原则且能把握好度。真正自我的抉择,从来都是独立思考和内在感悟促成的。
经验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件,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只有学会了复盘,你吃过的亏,受过的苦,才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