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中年是一顿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
往事确有许多,乡愁已谈不上,愁绪倒有几缸。中年是一杯越冲越淡的茶,希望越来越少的下午。
以前听人说35、40已步入中年,现在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了,又有人说50、60才到中年。按人能活100岁算吧,怎么着50岁上下应该是中年了吧,什时候进入中年大概因人而异吧。
汉代以前,一个人过了七十岁才算是老了。汉代的字典《说文》注释这个“老”字,明确地说:“七十曰老。皇侃注《论浯》说“五十以上为老”。《文献通考 户口考》说:“晋以六十六岁以上为老,隋以六十为老,唐以五十五岁为老,宋以六十为老。”
看来对年龄阶段的界定从古至今无有定论,所以中年从何时开始也就没有时间点。
佛陀在《佛说法灭尽经》里提到,末法时代,佛法渐次消亡,昼夜变短;生命流转加快,人的寿命开始递减,平均寿命只有60岁左右。
02
虽然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从未削减分毫,而当代的人们普遍觉得日子越过越快,可能并不是简单的一种感觉而已吧。
虽经济越来越发达,但世界越来越不公平;环境恶化、物种灭绝,极端气候频发;瘟疫蔓延、洪水泛滥,自然灾害增多;世界从严肃认真追求真理、共某发展,到追求金钱权利,娱乐至死、儿戏人生。
读过佛经的人都会感受到末法时代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
中年本该是中场休息的阶段,经过上半场的打拼,事业稳定,稍有积蓄,父母健在,儿女大学毕业或开始工作。
可当你刚要喘口气的气候,突然发现六七十岁的人还在工作,年轻人在飞跑,你的积蓄根本不够在大城市为孩子买一套房,而现在的孩子们根本就没有稳定的工作。
于是你被逼加入下半场的比赛,可是已到了打半场篮球就得休息一个星期的年龄;爬山呼哧带喘,下山双腿哆嗦的年龄;看手机戴眼镜,看别处摘眼镜,老花镜后的一双眼睛上下乜斜,左右切换的年龄;撒尿溅一鞋,水龙头关不紧的年龄。
赶不上年轻人的脚步,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你的许多曾经引以为傲的积淀转眼变成了浪花下的细沙,只能被人踩踏。不得不重新学习,而记忆力又像损坏的硬盘,一遍遍的刻,却一遍遍的丢。
如果改革开放初期你没挣到钱,房子暴涨以前你没多买房,那么恭喜你!你仍是一名运动健将,请继续你的下半场。
03
三十而立,正当你要立起来时,突然大水来袭,鱼鳖虾蟹欣喜万分,而不会水的你被呛个半死,奄奄一息,好不容易爬上了岸,发现大海已被巨轮占据。
一不留神已到中年,中年是尴尬的年纪,是离不开秋裤的年纪;是又穿起了裹肚或挎蓝背心加上护膝的年纪;是杂念越来越多,文字越写越少的年纪;是吃饭越来越少,吃药越来越多的年纪;中年是明知自己赶不上时代,还要拼命在后面追赶的年纪。
每天早上醒来像一个木偶,要先提线活动一下手脚、腰腿,从僵硬里活过来。想到自己不久将加入“半僵尸”的行列,不免生出许多悲凉。
中年是希望越来越少的年纪,不得不把一些希望转嫁到儿女的身上。因为你一辈子大部分时间是为子女活着,还要为老人活着,那什么时候才为自己活着?
既然摆脱不了这一循环,就只有跟着转。
中年是一幅拼了一半的拼图,而剩下的一半因无常散落于各处,需要你边寻找边完成,因而更增加了难度。
你赶上了文凭,却错过了挣钱;赶上了房子,却错过了孩子。所以一时剩女如云,“成功”的男人可以娶小自己几十岁的女人为妻。
普通人只能在夹缝里,在有限的资源中靠着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倔强的生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亦步亦趋,战战兢兢的前行。
04
中年本该是喘口气的时候,你的标签却说:“你还一无所有”;中年本该是稍微放松一下的年纪,你的标签却说:“你是一名战士”;中年本该是找找客观,放慢速度的年纪,你的标签却说:“别怂!看看别人”;中年本该享受一下,你的标签却说:“你还没有成功”。
中年是一杯越冲越淡的下午茶,只好靠甜点来调味;中年是上有老下有小,被压扁了的一颗橄榄,滴着油还靠硬核撑着;中年是两个半场战平了以后的短暂休息,正等待着加时赛……
不是贪图享乐,而是这个时代越来越少让你持续做一件事的平台,也愿意为老年的生活再增加点积蓄,为干不动时提前做好准备,可是这万花筒般瞬息万变的世界真的让你头晕目眩。
五十而不惑,真的不惑吗?
午后红茶,经过了温暖的醇香和甜腻以后,滋味越来越淡,天色也开始暗了。
不过,灿烂的晚霞即将登台,那依然是一个高光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