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大家熟知的文坛才女,抛开才女,她的 另一个身份更让我尊重-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师。
少年的林徽因爱好广泛,是好友眼中天资聪颖的女子。16岁时,幸得随父亲在欧洲游历。父亲公务在身,好动的林徽因四处游玩,见识了西方建筑的宏伟、气派,领略了建筑的魅力,受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林萌发了学习建筑学的愿望。
01 梦,开始于雾都
彼时,中国的建筑大多是红墙黛瓦小家碧玉式的平房,没有西方建筑的艺术性。
追求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现如今,中国有很多叫得上名的女建筑师,而在当时,林徽因的决定把林父吓了一跳:当时还没有女性从事建筑。
建筑都是很多下层家庭出卖苦力延续生活的方式,而出生贵族的林徽因能否受得起?
年少的林徽因,就这么纯粹、感性确定了未来的方向。
于是,闲暇时间林父带着女儿领略伦敦、瑞士、法国的一处处文化名胜、一个个博物馆,以及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厂、报馆。从他的视角把体现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指给可爱的小女儿为中国社会今后的改良做参考。
以至于当她回国跟玩伴梁思成谈起时,成就的竟是两位著名的建筑师。
像林徽因一样,如果你希望做一个幸福的女人,有自己精彩的人生,无论何时回忆自己的过去都觉得充满意义,那就找到自己喜欢的,给心理种下一颗梦的种子,用勤奋、努力浇灌它,陪她熬过黑暗、扛过暴风,迎接最后的黎明。
02 梦,生长在学堂
19世纪20年代,中国的建筑学非常落后,为学得先进知识,林徽因赴美攻读建筑学。入学报道时,被告知“建筑系不收女生”,远渡重洋,结果连学号也没有。
林徽因随即在美术系注册,同时选修了所有建筑系课程,
素描是建筑师的基本功,而林徽因在绘画上没有天分,为了画出一份自己满意的建筑素描,林徽因经常通宵不睡,熬夜练习基本的制图。日后成为著名建筑师的哈贝森曾夸赞她的建筑图作业简直“无懈可击”。
并且经过努力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学习建筑。
为了锻炼空间想象力,林徽因一有空就在脑中演示各种图样的三视图,来观察各种物体不同视角下的区别。
终于,四年苦学,这个另类的少女完成了追梦的第一步,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获得了专业的建筑学知识。
03 梦,照亮在乡野
林徽因回国后,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二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林徽因与梁思成用15年时间走访15个省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期间完成了《营造法式》这部天下奇书的解读。
流亡期间,依旧忧心古建筑因为战争遭受的破坏,并且对中国即将消失的瓷器努力,为此留下了中国的景泰蓝。
林徽因先后,为云南女子学院,清华大学等设计宿舍标志,中国古建筑保护付出终生。完成多本建筑学著作。
04 喜欢就去追,用尽一生终会发光
林徽因因为游历中的喜欢就把建筑学当做一审的追求,用一生的时间求知,实践,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你有喜欢的事,一直在犹豫、担心,那就去做吧,一生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