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问孟子:“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回答说:“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古人教孩子都是换着教,你教我的孩子,我教你的孩子,在古人看来,父子之间相互责善会引起隔阂。
有位家长说,她的孩子从小被宠溺,夫妻二人对待孩子的行为表现没有原则和底线,尤其是爸爸。孩子对父母的要求,答应的很好,就是不做。在学习上,小学的成绩还行,到了中学,上课不认真听课,课下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还用三十六计“对付”妈妈,妈妈对孩子完全没有了办法。
有的家长与孩子一交流,被孩子堵得脸红脖子粗。有个孩子因与父母交流不和,情绪一来,便从楼上跳下,当场死亡。这就是家长和孩子择善不愉快而引起的事件,责善则离,离则不详,这是最不好的事,这样的后果最好不要发生。
父母与孩子如何进行责善?
有个家长带女儿去泡脚,结果女儿不小心把手机掉到了泡脚桶里,就赶紧把手机捡起来,对妈妈说“对不起”,妈妈说“没关系”,并问女儿有没有烫到手。女儿问妈妈“你怎么不生气,这是你刚买的手机?”妈妈说“手机哪有你重要?”店老板见此情此境后说“真的很少见到这样的妈妈。”
有一次,儿子考了班级倒数第一回家,给他妈妈说对不起,妈妈劝儿子不用难过,并鼓励他说,“你这是做了一次好事,你想想,上次考倒数第一那个同学,这次成了倒数第二,他得多感谢你。”于是儿子就笑了,说我的妈妈“真的很另类。”
父母的好心态,直接影响自己的孩子。其实,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做得好的父母,都认为是好事情,一切都是好事情,永远都会有好事情发生,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父母做到这样了,孩子也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好。如此,父母还要和孩子责善吗?
孩子需要一位好老师。
现在的老师,光教知识,和古时候的老师不一样,古时候的老师,他们确确实实在传道授业解惑,特别在做人的方面,确实给学生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现在的老师,虽然有才干,但传道方面,做得还不够。只要老师的身正,把孩子送给老师才放心。其实,孩子不用管,全凭德性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孩子,只会给孩子留下反驳自己的机会,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就要先做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真正做到了,才能成功为孩子做一个榜样。
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家长每天早起时读书,晚睡前读书,有空就读书,少看电视,孩子就会爱上了读书。
为了让孩子早睡早起,家长首先做到,要是偶尔有做不到的时候,孩子就会责善,自己也要虚心接受。
为了让孩子学会节约不浪费,家长自己每次吃饭都要光盘,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吃饭光盘,哪怕在学校食堂也会坚持。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家长每天早起锻炼,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也会每天早起去跑步,就是在暑假和周末也不会睡懒觉。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心态,家长遇事不纠结,凡事感恩,凡事看好的一面。
教育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好,想让孩子好,其出发点在哪?出发点在孝和悌上。只要自己做正,对父母做到孝,在妻子和兄弟姐妹们之间做到悌,孝和悌都做好了,孩子的问题基本上就迎刃而解。老百姓都知道,上化肥要上到根上。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宗,就是根,肥料只要是施在根上,根好了,枝叶花果自然就好。所以,孩子的教育,不要过于执着于在学习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