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想起三十年来的流行文化。
对电影和舞蹈,我一窍不通,绝少涉猎。对音乐和文学,也仅是碰到什么欣赏什么,偏执和狭隘难免。我仅从自己窥到的一角,胡说一下这流行的大山。
大陆流行文化的第一抹萌芽来自港台。邓丽君《小城故事》不知唱软了多少人的心,纯净古朴。潘美辰的《昨夜星辰》是让我沉思的第一首台湾歌曲,冷冷的歌手唱着失落,凄美如留不住的天边彩虹。
《上海滩》让人知道那别样的社会法则,在当时对国人来说不可想象。黑社会操纵,后台老板撑腰,群众不明真相。社会越复杂,纯真的感情越显得珍贵。那是民国的上海,当时的香港,不是大陆人心中想象的社会。
香港的歌曲我知道不多,张雨生张学友张国荣这“三张”让我记忆深刻。周杰伦一出,台湾好像没了歌手。方文山的歌词在华语圈最好,一曲《青花瓷》足以不朽。
港台小说,我先读琼瑶的言情,苍白唯美的无结果爱情。后读金庸的武侠,义比云天的盖世英雄刀剑江湖,空谷笑傲。多少少男少女情怀,被这两个高手笔墨弄得晕头转向,长梦不愿醒。
大陆的学步刚开始很是单纯洁净。程琳《妈妈的吻》是我记忆里大陆自己的第一首流行歌曲,如冰河初开新风入心,至今难忘怀。大陆的电视剧是从《渴望》翻开第一页吧,我一辈子忘不了它。刚看了毛宁1993年春晚的《涛声依旧》,素洁如雪滋润心灵。一千三百年前张继落榜,无依的心绪被陈小奇演绎成了爱情的追怀,狭隘了主题却拨动了无数现代人心。毛宁那时帅美不输郭富城,但比后者可爱纯正得多。同一晚蔡国庆的《走过你的梦幻童年》,也如童话闪亮了星空。黄晓明和孙俪的《新上海滩》,一点不输周润发和赵雅芝。新鲜的元素植入,更易喊醒人性里那些最本真的东西。
现在回首冷静看,港台优势明显劣势更明显。优势是地理位置,劣势是殖民历史。香港的规模,相当于大陆三四线城市;台湾的格局,哪里有上海、北京的气象雍容。历史和潮流,使它们仅仅成为娱乐消费之地了。香港可以出金庸,但不可能出路遥贾平凹。台湾可以出琼瑶余光中,但绝对出不了海子冯骥才。说得苛刻点,弹丸之地,远离国家中心,时尚娱乐可以八面来风,但文化视野却不能大开胸襟包揽万象,自然难以孕育影响深远的启迪民族的雄才大家。大陆简化字几十年来尽显优势,台湾香港却拒绝使用,因为政治偏见而抱残守缺继续使用繁体字,政客和学佬的小家子气罕见,哪里有历史视野和天下胸怀呢?
有人说中华古文化的根脉在台北,可笑。继承的意义在于创新,一味的沉浸不能超越只能算是后人的悲哀了。港台艺人的创作,不管歌曲电影电视,充斥的都是古人的意识,传统文人的伤感落寞。方文山写的歌词,简直就是李煜和纳兰容若的延伸,笔触更敏感,诗情更细密,骨子里的东西,却是没什么改变的。
港台的根在江南在大陆,现在大陆的软弱助长着港台的嚣张和狂妄,他们拒绝着对这边的文化认同。“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小小窄窄浅浅的台湾海峡真的远如万里吗?这文化的乡愁呼唤和敲打着,大陆这边早该进行一场让浪子回家和河山一统的事业了。
国家的强盛,该是物质和精神的共同进步吧!江南,绝不该是斜阳钟声晚、暮笛秋叶落的江南,而该是早春二月的杏花春雨江南。无边的杏花香白在如织的细雨里,江南梦也是民族的富强梦。
四海一统,哪里有边角天涯?敞开胸怀让港台尽快融入中华文化主流,以强硬姿态和自信眼光昂热面对小小寰球。中华只能是一统的中华,文化一定是滔滔不尽的民族自信和创造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