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最后的95后
2018年暑假过后,大学校园将迎来崭新的00后,这群即将粉墨登场的新生代会怎样刷新大学老师的三观尚有待观察。现在,先聊一聊大学校园里最后的95后。与80后、甚至95前相比,这些生于1995年之后的大学生表现出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以下,是一位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的观察心得。
1.化妆:女生标配
不分年级,不分姿色,不分优生差生,化妆已成为女大学生的标配。除了少数几个不施粉黛者,绝大多数女生来上课时都是带妆的,眉笔、眼影、口红、睫毛膏都会用到,且明显偏爱颜色浓烈的口红。她们认为,化妆是对人最基本的礼貌与尊重。不过,女生整体的皮肤状态并不好。前些年常能看到的拥有吹弹可破的娇嫩肌肤的女生越来越少,也许是环境恶化,也许是她们的美容觉睡少了。她们说,只有晚上临睡前的那点时间是自己的,如果不刷会儿手机直接去睡觉,简直是浪费!
2.网游:社交筹码
男生对电子竞技的热爱甚至超过了两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70后、80后的男生女生对世界杯的疯狂曾让我印象深刻,80后的男生为抗议世界杯期间宿舍楼正常熄灯,一个楼的男生直接将暖水瓶从窗户丢下去。95后的热爱似乎在别处。男生玩王者荣耀、英雄联盟、传奇,女生玩开心消消乐、跳一跳。你在游戏中的江湖地位,比如积分什么的,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态度。男生常常吆喝着一起打游戏(有点像90前的男生相约去打球),在此过程中,由于大家精诚合作,互相掩护,往往使兄弟情谊得到升华。不热爱手游网游的男生,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3.电脑水平:退化
虽然大学里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这样的课程,但在手机一统江湖的现在,95后有可能一周都不打开一次电脑,连看电视剧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所以,他们的电脑技术整体呈退化趋势。给80后上课时,好多PPT的制作技巧是他们教我的。轮到95后,唉!最夸张的一次,一个学生要进行课堂演讲,拿着U盘上来,我指指电脑说“你先拷上去”,她一脸无辜地望着我“老师,我不会”。天哪,我得先静静。不难想像,有多少老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时侯,先要一遍遍传授“怎样自动生成论文目录”这样的基本技能,这些老师有多崩溃,你懂的。
4.生活条件:优化
前几年给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到自由提问环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居然与专业完全无关:“老师,为什么我们宿舍没有空调?”现在各大学为了招生,几乎都被迫在宿舍安装空调,这成为吸引学生的一个亮点。这样看来,什么“大楼”“大师”之争,真是矫情,空调比大楼大师都重要多了。自从我们教室装了空调后,学生真是早来晚走,课间也舍不得离开教室。遗憾的是,宿舍还没有空调,所以他们做了一首打油诗表达心声。
“××学子耐热强,双风扇,麻辣烫,一勺池畔,何处可乘凉。莫说心静自然凉,进宿舍,桑拿房。辗转反侧梦难香,汗湿裳,床板烫,欲哭无泪,惟有汗千行。料得今年夏更长,装空调,×院长!!!”
5.身体素质:弱化
前两年郑州大学为了吸引学生早上起床锻炼,甚至推出了“跑步送早餐”活动。想想我上本科时,早晨,河南大学东操场黑色的煤渣跑道上是一条首尾相连的运动长龙。自从有了WIFI这个神奇的发明,那种盛况应该也不复存在了吧?有时和学生一起爬楼上课,刚到三楼,女生已经开始呼吸急促、娇喘微微了。学生的上课意愿明显与楼层高低呈反比。以下,是2017级学生给我的教学反馈。敬请欣赏。
“我的宿舍分到了最高层,我还那么胖,每天上个课累得要死……我们教室不是在五楼就是在四楼,每天光上楼了……”。
“宿舍也被分到了最高层,最高层,兄弟,军训每天累得要死,而且还要一直爬楼梯。真的苦……”。
“上课有时教学楼又高又远,这大冬天的毫无上课的欲望,只想死在被窝”。
特别说明,以上可都是男生的心声啊。00后要来了,祈祷教务处今年能把我的教室排到三楼以下。
6.追星:别具一格
说来惭愧,遇到95后之前,我对粉丝的看法尚停留在“杨丽娟”时代。数年前一个女生进行课堂演讲,讲自己的偶像梅艳芳,讲自己为什么喜欢一个去世多年的明星,讲她们怎样在梅艳芳的生日做公益活动来纪念,讲妈妈怎样支持她的追星行为。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追星还可以这么别具一格。三年后她毕业去了一家传媒公司,张信哲来郑州举办演唱会,她负责售票,专程跑来给办公室的老师每人送了两张。我才发现,原来爱好最后可以变成事业。
我的学生里有的喜欢TFBOY,有的喜欢吴亦凡,也有的像我一样喜欢胡歌。一个喜欢TFBOY的女生在课堂演讲时振振有词地宣称“我不觉得追星是一件多么脑残多么幼稚的事,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旅游,为什么我喜欢一个明星就不对了呢”。她们喜欢一个明星的时候,当然也看颜值,但是她们也看颜值背后的东西,比如明星的才华、努力、自律及坚韧,她们喜欢用“很励志”来形容自己的偶像。也许,若干年后,他们不会再这样不求回报地去喜欢一个人了。那么,在大学里,暂且保留一份天真多好!
要概括生于某个时代的人的特征,难免以偏概全,难免将之简单化、脸谱化甚至妖魔化。甚至,难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所以,我一边努力为这个群体描出一幅画像,一边在内心深处感到忐忑不安。
要知道,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那么与众不同。有的男生沉迷在游戏世界,有的男生更关注中美关系;有的女生利用上课演讲推销自己代理的化妆品,有的女生从来不施粉黛;有的学生可以坦然地和你讨论杜蕾斯的文案,有的学生看到这类平面广告就害羞地低下头;有的学生会在老师感叹“今天上了八节课,累死了”时,直接怼一句“早死早超生”;也有的学生看到下雨了,坚持说“老师,你等一等,我回宿舍给你拿把伞,你坐班车还有一段路呢”。
即使同一个个体,有时他们的表现也令人困惑。比如他们上课很少带水杯,桌面上满是农夫山泉、怡宝、冰露、海之盐的各种瓶子,你觉得他们挺奢侈;可外出写生时他们又舍不得坐高铁,宁肯坐60多小时的硬座。
想要真正了解他们,很难吧?他们面临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时代。一方面,整个社会都在引诱他们超前消费,手机可以分期付款,支付宝提供“蚂蚁借呗”,各种PTP网络平台毫无底线地瞄准他们,捐卵的小广告刷满女卫生间的隔板。另一方面,高房价压榨了年轻人的理想,大城市昂贵的居住成本迫使多数人退回三四线城市,改变阶层和命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于是,用娱乐来逃避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虽然越娱乐越空虚,越娱乐越心虚,他们中的一部分却已逃不出这个怪圈。既然“明日艰难可预见”,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于是放弃努力随波逐流的人越来越多,70后坚信的“知识改变命运”,似乎已经不合时宜。
也许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才是令人深思并感叹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