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采访,忍不住记录下来。
《人民教育》:窦校长,您身上始终有一股生命活力,一股由内而外的激情,这种力量是哪里来的?
窦桂梅:我的成长像是一直在爬山,为此要不断地积蓄力量,努力向前。虽然已过知天命的年龄,内心还总涌动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喜欢在必然性基础上研究“可能性”,而且我不轻易放弃,会研究透,并把它变成常态性、基础性和规范性的东西。概括起来说,这也许就是我的源动力。教育者成长的历程好比一棵橡树,矗立在四季中,迎接每一场风雨,获得每一缕阳光,最终都会以年轮的方式,铭刻在生命里。
《人民教育》:童年短暂,但一个人成年后,一生都将带着童年的回忆。
窦桂梅:一位诗人说,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会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童年即人生,感谢我的童年。在人生成长路上,有过顺境,也有过逆境,但我从未止步,不断寻找新的风景。童年给我种下的精神基因,让我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儿童,那份好奇与冲动好像从未改变。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童年中精神成长的价值——好奇、冒险、行动、吃苦、坚持等,不是依靠成人世界的灌输,而是在童年的世界里慢慢生长出来的力量,成了我一生用之不竭的财富。这是我内心的坐标,成了我的精神“骨架”,这坐标后来又映射到我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理念里。我一直觉得孩子就应该有他的天性,就应该有他精神成长的价值,也应该得到大人的尊重。
山里山外都是童年。有时候,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窗外奔跑的孩子,我会想起童年的远山,想起我童年时站在山下大喊渴望听到回声的那一刻。不知什么力量,让现在的我不再害怕“幽暗的林间小路”,反而豪迈之气奔涌胸中。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感谢童年的馈赠、大山深处的给予,感谢我身上的“童真”“无知”“屯二迷糊”,也许正是这些储存了我做校长的“自我领导力”。
读着这样的文字,突然觉得自己也充满能量。感慨窦校长对于教学的激情保持之久,感动于她一生的不设限追求和探索。教龄尚浅的我也应时刻葆有激情才行啊!对于研究必然性上的“可能性”,我一直未有这样的动力和毅力。愿接下来可以从思想上再继续接受这股前进力量的熏陶,然后再慢慢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