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情深意切的散文集

《花萼与三叶》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四十三堂【作文课】!

有孩子的家长更应该读读,对指导孩子们的习作很是有帮助。

书面有这样一句话“花萼,也作华萼。棠棣树之花,萼蒂两相依,有保护花瓣的作用,古人常用“花萼”比喻兄弟友爱”。反复读了好几遍,想象着这是怎样一种幸福成长之路。

来自花瓣

本书是叶家三兄妹的一些杂文趣事,编辑成了一本册子。读起来有很多儿时的趣事一一浮现在眼前。就像回忆自已的童年一样般。

朱自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小时候学过很多关于朱自清的散文,看到他的序也极其亲切。

“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不生造除自已之外谁都不懂的形容词之类。”突想起自已小学六年级写作文的情景,真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凑,甚至连一段话都写不出来,有时还是同学们帮我东一句西一句的凑,才能凑一篇作文儿。如今看到这句话才明白如何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儿时没有人教你懂的这般多。我想以后的写作中会多看看,看完后多修改。甚至这句话写要写时我的摘抄录里以备将来指导孩子。

本书分了两集,前一集是《花萼》记一些杂文,后一集是《三叶》以纪实为主的小说。似乎我更喜欢看后面的小说,能够引起我的阅读兴趣。

前一集虽是杂文但仍有几处让我印象深刻。《纪念册》书中称的比较高大点,我们那时称为“同学录”,初中毕业每个人手里抱着一本类似相册封面的册子,先是找关系好的老师、朋友、同学,继而是普通的同班同学给册子上写些祝福语,每个人尽量都写的看上去很高大上很是感情深厚的样子,实际就是一阵风。毕业后谁还会去翻那些册子,几年后册子上写的那般情真意切的人却早已互不来往了。呵呵,现在回想起来可笑至极,不过写过“同学录”的也才算得上为逝去的青春留点东西。

《谈写日记》那一章也颇让我回忆个够!“女郎们是最爱写日记的。她们怀着一种很奇怪的心理,觉得有许多话非说出来不可,可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可以把这些话告诉他。有话闷在心里是最不舒服的事,便只好写在日记上了。正因为这些话不便于向人说,那本日记就东藏来西藏去的,很使她们不放心。说也奇怪,很有些人专爱偷看那些日记。”

这一章太令我感同身受,简直说出了心声,这么些年突然才诠释了为什么写日记的心理。初中天天写日记,初中毕业那会家里有三四本日记本了,特害怕被人偷看,就东藏西藏的;终有一天日记还是被父亲偷看了,那种心理到现在还是感觉有点小害羞,都是记录一些青春年少的事哇,你懂的。

最后一集里有篇《看书买书》的小篇,作者简直写出了我的心声,从小爱看书的我与生俱来似乎买的书比看的书多,要说有个爱好就是买书。书架上已经有很多书了却还喜欢买,自已买回来的书不看,却又非要去借别人的,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做怪呢。

除了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成长集吧!记着三兄妹的成长趣事,书中有很多人文可以让我们了解。读完此书有蛮多感想,除了将来在指导孩子写作方面的感想外,我想更多的就是对书中营造的那种爱的成长氛围的向往吧。

来自花瓣

后记:我佩服他和夫人能够让至善兄弟三人长成在爱的氛围里,却不沉溺在爱的氛围里。他们不但看见自已一家,还看见别的种种人;所以虽然年轻,已经多少认识了社会的大处和人生的深处。主为心声,他们的作品便透露着这些。——朱自清

我向往着而努力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先到/Applications/Xcode.app/Contents/Developer/Platforms/...
    seonhiu阅读 1,157评论 0 0
  • 拖延症,是当今一个广泛使用的词,就是说明明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却总是下不了决心去做,不能够实现自己想要做的,当然有...
    惠茹姐姐阅读 1,462评论 0 1
  • 为什么你有10年工作经验,却根本不值钱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你是有十年年工作经验,还是一年工作经验用十年。 1,不...
    林_小灰阅读 69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