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奇葩说,把每一个观众的鼻头都看红了,大家擦着眼泪,看完整场辩论。那我为什么一定要写这篇文章呢?因为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辩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都有家。每个人都能在这期的辩题中,找到共鸣,找到自己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支持!
其实看完节目之后,我第一时间跟我老妈微信视频,我就问她:假如有一天你想跟那些和你一起跳“水兵舞”的姐妹们去住养老院,那你希望我是支持你还是不支持呢?
老妈没犹豫,说:“当然希望你支持。”
然后我又问她:“你觉得养老院这个词,你会听着不舒服吗?你会觉得是被亲情抛弃吗?”,老妈依旧没犹豫,说:“不会。”然后,在微信那头她接着跟我说:“这个问题,前几天我们跳舞的时候还讨论了呢,都说现在你们这些孩子啊,在外地工作,那么累,我们也指望不上,而且就算住一起呢,确实生活习惯不一样,你们看的东西我也看不懂了,总在一起住着也不舒服。还是我们这些一起跳舞的姐妹在一起更开心,有的聊嘛。”
没错,就是那句“有的聊嘛”,戳了我的心。其实,自从18岁上大学离开潍坊之后,我慢慢的就不再是潍坊人了。大学毕业之后来北京读研,再毕业之后留在北京工作,渐渐地,我不太熟悉潍坊这个城市了,不知道新修了什么路,也不太了解父母在做什么,不知道他们都去哪个超市买东西,晚上都看什么电视剧。渐渐地,我发的朋友圈,父母也都看不懂了。记得有一次跟老妈微信语音,她说:“你现在写东西我都看不太懂了,不过我还是跟别人夸你,说我们家王晨写东西越来越不费事了。”
其实就像我们有自己的世界一样,父母也有自己的世界。所以,对于住养老院这件事,我更倾向于看成:让父母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接下来,我简单聊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1. 其实父母一点也不老
这场辩论,“老僵尸”马薇薇的确是功力很深,煽情牌打得近乎完美,道理分析的无懈可击。不过,在她说到,当你让父母像雄鹰一样去翱翔探索时,他们老了,他们飞不动了。所以,你怎么忍心让他们离开家庭与亲情的呵护,去住养老院呢?
讲真,我真的不觉得,父母老了飞不动了。春节之前,我把老妈接到北京来住了两三个月。平时老妈就是帮我做做饭,改善我不规律不营养的饮食,然后在我上班之后,就把北京能玩的景点都逛了个遍。看似挺充实,可她总在念叨自己学“水兵舞”的经历,还特意跑到陶然亭公园去看那些水兵舞高手。而且,我发现,她还拿着我放在书架上的《黑道教父——杜月笙》这本书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还看了《饥饿的盛世》,估计很多年轻人都没看过这本书吧……而且,她还跟我一起看《奇葩大会》,和我一起讨论这个人口才真好,那个人经历真丰富。
我能感觉到,老妈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点也不比我差,甚至她对于跳舞这个兴趣爱好的热情,完全不比我追美剧的热情低。她还学会了怎么用微信还信用卡,还跑去海南旅游,还说今年想去日本看一看。
当我们长大成人,独立生活之后,父母其实也想换一换角色,过一过不承担家庭角色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去体验一下在自己年轻时没来得及做的事情。说不定,有一天你发现,老爸和他的老伙伴们,竟然在养老院玩起了摇滚。那我们还有什么权利,把父母绑在身边让他们帮我们做饭带孩子呢?
2. 无论是中国父母还是中国子女,都为了家庭的伦理道德,背负了太多太多
说起住养老院这个话题,好多人就像被点了穴一般跳起来说:那怎么行?你那叫不孝!那请问,你和父母住一起,容忍婆媳矛盾让母亲不开心,或者当啃老族、花光父母老本只为帮你买一套北京的房子,你就是孝顺吗?
我们太过重视家庭的伦理道德,甚至认为“家是一个可以不讲道理的地方”。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是需要掰扯一下的,那就是,“父母主动提出要和朋友一起住养老院”与“子女轰父母去住养老院”,是有根本区别的。前者是尊重父母的选择权与自主权,你既然可以让父母支持你留在北京不回老家,为什么你就不能支持父母选择跟好朋友一起住养老院呢?
正如蔡康永最后总结中说到的,“老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你的父母、你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但是如果还要用“孝道”这个词,来绑架别人自主选择的权利,无疑是道德学究,面对这个思想不断进步的社会,坐困愁城。
我们总是羡慕英美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完善的制度、文明的素质,可是任何先进文明成果,都是建立在先进思维认知基础之上的。你羡慕科技发达的美国,可你为什么就是不能接受,像美国人一样,建立个性独立、自立自主的亲子关系呢?美国的父母是极少帮孩子花钱买房的,美国的父母是极少帮子女看孩子的,你能做到吗?我就曾经跟我父母说,我选择来北京发展是我自己的决定,所以我不会花你们一分钱在这里买天价房,我什么时候赚到钱我就买,赚不到钱,说明我能力不够,我就专注的是提升自己,起码让我这个人,能配得起10万一平的房。
3. 你可以是个“宝宝”,但你不能成为“巨婴”
没错,对于父母,每个人都有情感依赖,父母对我们也一样。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是有亲情的。但是,我们既不能拿亲情束缚自己,也不能拿亲情绑架别人。我们可以在父母面前撒娇,可是你不能在人格和心理上向父母撒娇,因为那不叫可爱,那叫“没长大”,那是你还是个“巨婴”的表现。
作为“巨婴”,害怕什么呢?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如果父母住进养老院,会被别人指责“不孝”,自己担不了别人的指责,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说到底,这不是真的孝顺父母,而是更爱惜自己。
4. 养老产业难做,但是,将会更加完善
这也是我十分想聊的一个话题。罗胖曾经在自己的节目里说过,有些投资机会,很明显但就是投不了,比如养老产业,这是个很明显的风口和机遇。现在中国有50%的家庭中,有空巢老人,这对于养老产业来说,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市场。可是投身其中的人,相比于O2O、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等热门领域而言,真的是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因为难,因为没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多时间。
养老产业和其他产业最大的区别就是,这是一个重度依赖政策、依赖大规模资本、依赖社会认知的行业,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政策的支持,而且这个行业,投资回报周期相当长,甚至有十年二十年那么长,试问有多少资本能够容忍一个项目十年八年没有回报。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养老院,要么环境优美设施高端,但是入住费用高得惊人;要么价格合理,可是设施简陋环境一般。正如马薇薇仔辩论中举例,普通的3000-4000一个月,但是没法住;好的4-10万一个月,住不起。这就是现阶段养老院的现状,但是任何一个存在需求的行业,都会进化发展,真正好的资本,是倾向于在有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做贡献的,正如乔布斯缔造的苹果是为了改变世界,未来养老产业也将改变社会,甚至改变中国的家庭结构以及人们的婚姻观念、生活方式。而且,现在中央对于养老产业也是十分重视,实施“建设社区养老”的政策,未来让养老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人性化。更何况有如此庞大而强烈的需求,这个产业怎么可能不发展呢?
所以,对于未来养老院的基础设施,甚至是整个养老产业,我都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5. 《百岁人生》:“多段式人生”将取代传统“三段式人生”
讲真,如果不是看了这期《奇葩说》,我真的没有仔细考虑过老爸老妈将怎样度过他们的老年生活。最近有一本书,《百岁人生》,我在写微信和写文章时,都提到过。这本书讲了一个很颠覆的观点,那就是,未来,我们活到100岁的概率将极大增加,传统的“求学-工作-退休”的三段式人生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段式人生,甚至我们在一生中还会经历多段婚姻。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因为时间维度,当你的人生将被改写时,你会作何应对呢?
我看过一种说法,00后的孩子,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于互联网科技,他们天然就适应;像我这样的所谓“千禧一代”的80、9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移民,这是我们在成长中,不断习得的技能;而对于我们的父辈,也就是60后的一代,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难民,他们是被迫在接受这种新事物。可以想像得到,他们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新生事物,是多么害怕,又多么好奇。
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去剥夺父母探索的欲望与权利,让他们去探索、去体验。而不是被我们想当然的觉得对他们是爱的方式所绑架,你以为父母就真的喜欢围着菜市场和锅台转吗,真的喜欢围着你咿呀学语闹腾不停的小baby转吗?不见得吧!
所以,别再想当然地去“爱”父母了,让父母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