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一步一印 持之以恒载誉而归——景德镇基地荣获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全国一等奖活动纪实
一、荣耀时刻
2024年5月22日-25日第22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暨第19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研读新课标 读懂新教材”主题专场活动颁奖典礼在江西九江隆重举行。江西景德镇基地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参赛课题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荣获全国团体一等奖。
2024年1月12日,为充分发挥各基地示范带头作用,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影响更广泛地区,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发布第19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研读新课标 读懂新教材”主题专场活动通知。景德镇基地积极响应,组建了以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小学数学教研员赵韧,景德镇市第一小学校长、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杰出人才发展工程第六届高级研修班学员史洁为指导教师,乐平市蒋铭国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林华、蒋铭国、吴巧萍、华淑芳为参赛选手的参赛团队。本次活动从发布之日持续到5月底,为期5个月。参赛团队始终围绕“研读新课标”主题,结合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扎实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虽然过程曲折艰难,但收获了理想的成绩,填补了景德镇基地荣获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全国一等奖的空白。
二、活动过程
组建团队,确定课题。2024年1月12日接到通知,蒋铭国迅速组建团队,为了推进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新课标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于是选择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的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一米有多长》。1月16日正式提交参赛课题。
研读课标,吃透教材。1月24日至2月24日寒假期间,团队成员自行在家学习与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执教教师林华形成教学设计框架与初稿。2月25日至3月9日,团队成员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一步学习新课标,研读教材。《一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测量”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二年级关于长度的测量是感悟度量本质的基石,是度量学习的种子课。团队对教材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分析。横向对比: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三种教材都注重学生实际测量和借用身体上的尺子学习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让学生体验估算和感悟测量中单位的累加。纵向对比:关于“测量”与教学,不管是一维的长度,还是二维的面积,以及三维的体积,都与测量单位有密切的联系。教材的安排既体现了螺旋上升,又在各个年级段分解了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团队经过多次研讨终于在3月9日确定教学设计一稿。
磨课录课,实践提升。3月10日至4月12日,在教学设计一稿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反复磨课、录课、听课、评课。团队通过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相关文献学习,一致认为: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密切关系,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学生是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角度、周长、面积和体积的。因此本次研讨“1米有多长”关于图形的测量教学,重点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实物支撑,创设测量身高、教室的长和高、彩带长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比较测量的结果,训练估测身边常见物体长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米的意义,逐步建立米的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量感是本课的目标与难点。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教学设计经历了二稿、三稿的改进,课堂实录也经历了一稿、二稿、三稿的迭代。在反复磨练中,团队成员对新课标要求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新的理解。
深耕课标,预设提问。4月13日至4月27日,团队成员在前期研读新课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放学和周末时间通过微信群与腾讯会议进行交流与培训,准备全国网络答辩。网络答辩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介绍我方团队教学设计,包括:主题解读、选课思考、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二是回答对方辩友临时提出的追问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答辩,团队成员进行多次研讨与交流。重点是两个:一是预设对方辩友对我方提出的追问问题;二是如何设计给对方辩友提出追问问题。为了给对方提问,团队成员反复观看对方辩友团队黑龙江大庆基地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通过反复观看课堂实录与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研究,最后给对方提出的追问问题是:我们注意到贵校属于地级市学校,学生训练有素,理解力强。2022版新课程标准将千米、分米、毫米划入三、四年级。基于这一点,新课标三、四年级内容,旧教材放在二年级上,作为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同时新课标为何把这一部分内容调整到三、四年级,有何启示?
两轮答辩,载誉而归。4月28日至5月25日团队经历了两轮答辩,载誉而归。4月28日晚上团队在紧张有序的准备中顺利完成了第一轮网络答辩。尽管准备充分,但仍有诸多不足,庆幸的是在5月6日公布的第二轮现场答辩的名单上榜上有名,于是开始准备第二轮现场答辩。5月22日-5月25日第22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暨第19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研读新课标 读懂新教材”主题专场活动颁奖典礼在江西九江隆重举行。第二轮现场答辩安排在5月24日上午进行。会议期间团队成员近距离聆听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册主编朱德江、朱育红,教师教学用书副总编章勤琼的相关讲座。在答辩现场团队成员与新教材编委侯慧颖专家就对新教材的理解作了较为深刻的交流。5月25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本届为期5个月的活动,景德镇市基地代表团队成员通过反复学习、思考、实践,收获满满,为新课标的落地和新教材的使用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三、前期渊源
2020年8月,由于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杰出人才发展工程第六届高级研修班学员史洁的牵线搭桥,蒋铭国报名参加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新世纪小学数学组织的第十三届全国(网络)悦读活动“学习短视频”创作专场活动,创作的五年级作品《不马虎过生日——分数“比”的意义与应用》荣获全国二等奖。同年,蒋铭国还组织团队以江西省景德镇基地的身份参加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混合式学习”主题专场活动,参赛课题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荣获全国二等奖。2022年,蒋铭国再次组织团队以蒋铭国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的身份参加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四届全国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儿童符号意识发展”主题专场活动。参赛课题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荣获全国二等奖。
四、接续前行
在前两次全国二等奖的基础上,本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是团队努力的见证,也是团队成长的见证。荣誉代表过去,一次活动的结束,亦是下一次活动的开始,团队成员将继续在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和赵韧老师的领导与指导下,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本地的使用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乐平市第十一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蒋铭国 乐平市实验学校教导主任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