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仅从对吃瓜群众的观察,写一点自己的想法。
小时候,有个要好的朋友,一天义愤填膺地跟我说:“我昨天看到一个路边讨钱的人,觉得他很可怜,就把零花钱都给他了。结果今天听到***说,他是个骗子,其实很有钱的。气死我了,我发誓以后再也不给钱给路边的乞丐。”我听了,无力反驳,但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儿。
类似的帖子总是很多,朋友圈常常是同情心泛滥的重镇。孩子丢了、老年人得痴呆症离家出走、猫猫狗狗求认领、贫困地区的孩子过冬需要棉鞋棉被厚衣服,等等等等。作为海王能量很重的人,对这些受苦受难的人一直非常感同身受。从小又被菩萨心肠的父母耳濡目染,捐款捐物总是名列前茅。尤其四川大地震那会儿,简直恨不得有什么都给全捐了,觉得我有人无简直可耻。但是,在那样的“疯狂”之后,这世界变得更好了吗?
转发就捐赠的这种行为,本身是一种营销。不少人,尤其是为人父母的,真心想表达自己的同情心,又发现有一个很便捷很廉价的方式,一拍即合。当然,总是有人会去研究“不劳而获”背后的巨大的阴谋。
商业社会把人性的很多面向都放大了。这样的人和事件任何时空应该都有,但它所掀起的巨大波澜,想必是这个时代的很多平台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淮海路上也一直都很多沿街乞讨的人。有很多调查和爆料也说,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其实是很富足的。但我路过这样的人,尤其是有明显的身体残疾的、或者老人,我习惯性都会兜里准备点硬币,投给他们。我想明白的是,哪怕他是骗子,我也愿意这一块钱给他。这钱买我自己的心安理得。这里其实有心里设定的区别,我没有把自己设定一个救世主这样的角色,我明白这一块钱出去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让他解决掉自己的困难,也不是为了示范给其他的路人看:我捐了,你也应该捐。我就是为了我自己。
但微信转发的人似乎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一个道德绑架里:转发代表善良,不转代表冷漠。他们表达自己也是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同时,也希望自己出的这份力能够有效果,能够帮助到他想帮的这个人。一旦这个目的没有达到,他就会觉得受骗、受到伤害等等,他就会加入另一方的队伍中。
世界没有这么简单、容易改变。指尖一转,侠义之人倾囊相助,小姑娘转危为安的奇迹,人人爱看,事实却极少发生。之前全国各地地铁也有很多人尝试学赫敏,免费赠书给路人。可是不可能有类似的效果。一个人对别人的影响,还是来源于他/她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他在说什么。而能卷入事件其中的,应该都是频率与之接近的,需要通过这个事件,去反省并借此处理自己相关的议题。
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是一切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