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穿心几回魂
云野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八十年代人也朝气蓬勃,经济也腾飞发展,那时人都是爽朗而且大胆的;偶有怯懦的,逐渐也变得胆生毛。那些毛,在乎于争水浸田,在乎于说不了理就举起了锄头,在乎于各种设计的利益链上。
我们的心性,逐渐投放于物质的丰富与形式设计的丰泽中。好一段时间,我也以为我该有多好的“福利”照耀着,其实借着好奇与对科学的无尽探看,渐渐地荒废了生命原力上的觉悟,只耽搁于观察与沉默当中。哪怕偶尔发言几句,都是无用的“废话”,希望人家改变,倒不如自己改变。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实在,“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才是正常人”。看来,是我们对现实屈服了、臣服了,并且妥妥地成为了现实幻影中的俘虏。
还好,接触的是不定性的初中生,他们虽然顽皮,还是给了我不少的启发,也想起了相对纯粹的求学经历与过程。哪怕我们的工作看起来是为了工资,其实随着年龄增大,才发现这份所谓“工资”的可爱,它毕竟是让我能“正常”存在于社会中。好多时候,我和学生说,求学应当是兴趣使然的,如果非要奔着工资多少,那多没有趣味——工资应该是顺便来的,若非要追逐与刻意刻划得来,倒不如随缘、随之。
我们在公共情怀的建设上,好像投入了不少,实际上民生的福祉如何,生活安稳态如何,就在乎于我们的内心。我相信王善人所提的——中国人之命乃心性之命,如果发生了其他光怪陆离的事情,也是心性的投放所以然,并不是现象如何,而是心性推动如何。在利益的牵引与默默引接上,我们似乎远离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也违背了当初纯粹求学的初心;当然乐于奉献与牺牲,仅仅是挂在嘴上,我们最终也走不了多远,就在那个看起来“聊赖”的春夏秋冬中循环。
好像有点像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像气像水又像冰,皆是在不同的经历状态中有所呈现。在半空我们看到了“天河”,看到了安第斯山脉,把“天河”变成了雨水冲刷着大地,焕发新绿——无论丛林法则如何,这些小法则终归还是被扫进了枯叶堆当中,新一代的伸展与舒展,还是存在的,只要有充足的阳光雨露,我们怎么不知道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呢?默默前行,并不是为了刻意体验,只是身陷其中,唯有“前行”,也不必瞻前顾后,只为跟随时代的脚步,把握当下的生机与良机,做好点滴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当然,借着游浪,也随人各人自在,各人选择,在时代的大洪流中,谁能够独善其身呢?或者,躲在南平精修小镇,品尝着“山里面”的港味、葱花味,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正如昌记所提,悟道终还是归于诗酒田园,或者是吧,他也在七中附近开了一个工作室,既可以作国画,又可以写字,不过我记得他是有一个别致的小院子的。
至今,我对那个“小院子”还是充满了好奇,认识了昌记多年,这家伙竟然任何人都不给去那里,独享着他说的“诗酒田园”之癫疯,从而达至另一个“巅峰”。嗨,哥记,今晚喝了回魂酒没?喝了才容易“从容躺平”啊。
对于这样的话,听过无数次了,还是不要听,少听的好,争取做一个最好的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