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育儿原则,找到适合的育儿理念

暑假来了,全网都是关于暑假怎么过的话题。有些家长淡定,有些家长焦虑,还有些家长无所适从。

我是一个超级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也超级容易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态度,而改变自己原本坚持的原则和习惯。尽管我知道我原来坚持的是好的,但对那些我在乎的人,我却无法做到不被影响,如此一段时间后,再看被影响的那段日子,心里觉得实在是过得不充实也不是很开心的。

这段时间,我一直反思,反思多了逐渐明白直接去做的重大意义,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与其把每天把时间耗费在周而复始的思虑情绪里,不如赶紧去做,当下立刻去做。

今天早上看到一个自媒体朋友,她这个暑假的安排,真的很丰富,计划带她女儿去很多过地方旅游,增长见识。在旅游前还把要去那些的地方,搜罗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文章和书籍,打算带着学习的和真正深入了解风土人情的状态投入旅行。

这位自媒体达人朋友,还有个特别特别让我觉得很受用的生活态度,就是她极其细致周到的陪伴,基于一套育儿理论基础上,结合育儿点滴细节,和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一些教育观点和知识常识方面的分享,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我尚未系统地去进行育儿这块理论的搭建,平日看的育儿书也大多是零散不成体系的,看过不少但内化为己所用的不多。但对于很多育儿类的爸爸妈妈,他们往往能从一件小事里总结出一套甚至多套极具实用指导价值的方法论来,以更好地陪伴孩子,和谐亲子关系。

最近看了几个特别受用的育儿方法,在此结合我碰到问题的实际,和大家分享下。

第一:多发掘孩子的闪光点,鼓励教育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对于这点,我做得比较欠缺,随着孩子的成长,我和先生常常看到他很多的不足,为他担忧,常常批评他,甚至一大清早的时候,先生也会止不住大声吼叫他的时候也有,不知不觉,我也加入到这样的阵营。

好在我家老大自我修复恢复力,也就是钝感力极为不错,很少因为我们的批评而陷入不太好的情绪中,相反他似乎完全不被我们的言语和情绪影响。但长期以来,我也发现他对待任何批评都产生了免疫,颇有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在一个习惯或态度上老屡教不改。

目前市面上流传许多教育理论,但有一个核心点就是对待孩子,鼓励应多于批评,打击教育的确是最差的手段。我家老大在1-6岁主要由他爷爷陪伴长大,每次先生发火,批评他时就说他和他爷爷一个样子,我也觉得有很多习惯和个性和爷爷更相似。但这已经是发生的事实了,抱怨解决了不了根本问题,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自己的良好习惯和态度,去良性影响孩子了,让孩子尽量用好习惯去替换原有的坏习惯,而让他能保持好的积极情绪去改变和调整的唯一途径,也就是多表扬,相信他可以做到。

我也不强求先生立马改变,我秉承我原本自律的习惯和原则,珍惜时间,热爱学习,力求进步的生活态度,希望能良性影响到他。

有的育儿专家建议我们身为父母的,每一天都能发现孩子身上一个闪光点,并表达出来,告诉孩子,这点的确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长此以往,我们发现孩子不仅进步了,而且越来越好了,父母自己的情绪也越来越好,亲子关系亲上加亲。

第二:尊重孩子,多共情教育

孩子如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个性、心理和想法,因此切记不要以大人的视角居高临下,以大欺小,以强势对待弱势,让孩子感到委屈和难受。

而共情教育就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的感觉是大人对他的尊重和懂得,背后就是深深的爱和极致的修养。善于共情的家长都是超级有耐性的,也是在黑暗时,却能将光明的一面留给孩子的人,是真正的成年人。

看到孩子每次不听话的时候,就好好压制下自己的脾气,深呼吸,冷静下来,或者离开孩子所在的地方,等情绪恢复好后,再和孩子沟通。

第三: 相信孩子,多沟通教育

把孩子当成朋友,和孩子经常敞开心扉,经常和孩子互动沟通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在与他沟通时,感觉有些话题或者对话不太好进行,沟通也可以采用书面字条的方式进行。

这段时间,我发现我家老大越来越不太听话,而不喜欢学习,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玩,他说玩太吸引人了,这是大实话。听完这个,我告诉他,你是学生,不叫玩生,妈妈不反对你玩,但更希望你学在前玩在后,学时认真地学,玩时痛快地玩。他也笑了,似乎也没那么排斥去学习。

我常常讲一些道理给他听,他似乎听不进去太多,同样的缺点或错误老犯,后面我才知道了希望他改变那些的是我,而结果却更取决于他自己有没有意识要改变。就像我们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是一个道理。

在有限的时间里,愿我拥有更多的育儿心得体会,修炼智慧,活在当下,掌控现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