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时常听到人们吐槽,移动网络社交让人们忽略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怎奈何,越来越多的人别说是面对面交流,连手机上的言语都懒得表达了。一切观点的陈述,都靠一键转发文章来完成。
看到这么个段子。
以前的男女朋友讨论相处方式的时候,是这样的:
女:我觉得你有些毛病需要改改,并不是我理想的男人。
男:具体是哪些啊?想要我改什么呢?
女:比如你不够体贴,不太成熟。
男:怎么个不成熟啊?你也得为我考虑考虑啊。
现在的情侣是这样的:
女,转发:《致女人:应该弄清楚男友哪方面才能嫁给他》
男,转发:《为什么女人总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女,转发:《情商的 5 大法则:面对不想改变的人,应该怎么办?》
男,转发:《深度好文:为什么甘地要说“欲变世界,先变自己”?》
女,转发:《每日情商:如何优雅地提出分手?》
男,转发:《知乎-分手后还能做朋友吗?—vczh的回答》
贰
互联网经济有这么个理论:如果你用了某一家公司对你有用的服务而又没有付费,那么其实你不是这家公司的客户,而是它的产品。
是的,当你使用百度搜索却没有付费时,你不是百度公司的客户,而是被百度拿来卖给广告商的产品;当你玩网游不付费时,你不是游戏公司的客户,而是被游戏公司拿来伺候付费玩家的产品。
同样,当你每天转发着各种深度好文来试图说服你身边的人而没有付费时,你不是观点的消费者,而是被机关算尽的文章作者和公众号运营商们消费的棋子。
上述那个情侣互相转发的段子,正是来自于李叫兽的一篇名为《如何让别人转发你的帖子》的文章。
你以为你的观点天经地义,有大牛来为你背书;其实你只不过是一大群每天琢磨着如何让文章转发量过10万的写手们分析的对象,和操纵的木偶而已。
叁
爱默生说,人们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
做老板的,只会转发《好员工的8个特征》、《不加班,怎么进取?》。而底层员工只会转发《再好的员工也不能弥补管理层战略上的失败》、《研究发现:过度加班反而影响工作效率》。
女人们只会转发《连老婆都不会疼,凭什么成功?》、《为什么会做饭的男人最性感?》。而男人们只会转发《爱他,就给他自由》、《最新研究:男人短寿的原因来自家庭内外的压力》。
父母们只会转发《震惊!这10样东西千万不能吃!》,《迅速扩散:熬夜一晚少活30天!》。而孩子们——哦孩子们从来不给父母转发文章。
结果呢?结果每个人都是自说自话,谁也没说服谁。
你转发的是你想看的观点,我转发的是我想看的观点,彼此看一眼文章标题,正文都懒得点开。既没有交流的意义,也达不到争论的目的。发到朋友圈还能换来持同样观点的几个赞,直接转发给个人则干脆互相当做没看见。
肆
归根结底,两个原因:
第一是懒。
以往有了个想法,对某个人不满意,总会绞尽脑汁,引经据典,陈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来试图说服对方。现在好了,观点和论据都是现成的,写手的文笔也远比自己的表达能力更好,一键转发,方便快捷。人们懒得再去组织语言,寻找论据,太累。
而一旦转发的文章中所陈述的观点被证明是错的,或是对方真的急眼了,也大可不必担心陷入尴尬,只需要轻松的说一句:“我又没说那是我的想法,我只是转发一下而已。”你看,连表达观点的事后责任都有人帮你承担,多轻松。
第二是专家依赖。
我们都从电视时代走来,身上遗留着专家依赖的陋习。以前跟人说事儿的时候会先说一句:“人家电视上都说了......”。而电视时代的观点少,主流精神比较统一,大家这么交流还不至于太难受。
而现在,随便一个写手就能写出10万+的深度好文,各种对立的观点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你还拿出一种“人家公众号里都说了......”的腔调,怕是很难说服人了。
有话还是好好说,当面说,有观点就自己组织语言讲出来,哪怕这些话是你从文章里看来的。
否则,你大可轻轻松松一键转发,我也大可轻轻松松一键删除。几十年后,世界上只存在一小撮制造观点的写手,和一大群只会转发的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