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说:教育是件“秋后算账”的事。虽然儿童的缓慢成长给了一些人以暂时的幻觉,但栽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上结出。
(一)家里处处“白布帘”
追求完美的父母(其实这里应该大多数情况下是妈妈们,但也有爸爸或者养育者),一般都是特别爱干净,家里家外收拾得一尘不染,当然对孩子也是很多限制,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摸,这个脏,那个危险……而且跟着屁股收拾,不断碎碎念。
而孩子天生爱动,好奇心驱使,什么都想尝试,父母为了维持“秩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包大揽地抢在孩子前面,“完美”地完成孩子想做的。孩子呢,渐渐失去了做事的主动性,懒得思考,不愿探求新知,甚至不敢冒险,应该说也没机会吧。
那被如此限制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呢?性格又有什么特点呢?说说我自己的例子吧。
中学我住的集体宿舍,团体生活很快地暴露了性格的缺点,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就单说这个宿舍生活吧,因为是上下铺的,同学坐我的床铺,我会嫌脏,嫌乱,所以同学这边刚抬屁股,我就已经开始把床单铺的平平整整,后来干脆挑上铺去睡,免得谁来坐。
很显然我是那种刻薄、不太受欢迎,又很固执的舍友,明显的不合群。虽然现在能够拿出来说,而且特别坦然的面对,但那个时候,真的是同学关系一团糟,更糟的是,我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要怎么去改变。那可真是我不想有的关于高中生活的回忆。
婚后不久对丈夫也是百般挑剔,进屋不洗手摸孩子啦,不换衣服坐床铺啦,吸完烟满嘴的烟味啦,没有包容心,真是个糟糕苛刻的妻子。
不过人总是要成长的,不断的反思和学习,也开始直面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与我的原生家庭链接,剖析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更加注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说说我的一双儿女吧。
雨天,孩子们尽管穿着运动鞋,也要去踩水,除了去幼儿园路上,因为担心如果袜子湿了,会难受一天,我会警告他们,其他情况,也是让他们去尝试,我自己一直努力说服自己,脏了可以洗,但体验是最好的学习。袜子湿了,难受的感觉,用语言是理解不了的。
冬天,我会允许孩子们去摸并不太干净的雪,即使手套湿了,脏兮兮的,小手冻得通红,但看他们开心的样子,我觉得我做的没错。甚至身边的朋友听我说“洗就行了”,她直接表示受到触动,也允许她儿子像他俩那样自由玩耍。
去小区游乐场,我的两个孩子是比较淘气的,一些家长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眼睛盯着孩子,不断告诫孩子,这个不行,那个危险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站在孩子旁边,在我能保护的范围内,让他们随便的爬高高,同时引导他们如何挪动脚步会更安全顺利地爬上去。
现在六周岁的女儿,可以完全独立的荡秋千,甚至可以站着玩,荡得好高,自信又勇敢的样子,感动了我这个妈妈。
(坚持日更,写作不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