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里故乡的夏天都是燥热不安的。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空调,平常只是一把小电风扇在那里摇啊摇的,供人解凉,风扇各式各样的,有大的小的,可以摇头的,不能摇头的。
一把电风扇带来的凉意本就不多,但更要命的是在最热的天里,经常还因为大家都使用电而导致电供应不足断电(那时农网改造还没开始,停电是经常的事),这个时候蒲扇或纸扇就成了我们的救命稻草。
奶奶是从电风扇没有的年代里走过来的,所以不管怎样,她手里都是要有一把摇扇的。每当天最热大家都烦躁不安的时候也只有她我才感觉是最安然。那时候的她总是一个人拿把椅子坐在外面,拿着一把扇子在那里兀自摇着,因为农村外面蚊子多,若蚊子来了,她就会“啪”的一声拿扇子拍在自己身上来驱赶它们。
一把扇子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买扇子的人眼光。
“买扇子的时候,你首先要看它的支架那里厚不厚实,骨架那里要窝得深一点,然后再看那糊着的纸是否牢靠。”只要让我去买扇子,我奶奶常常都会这样嘱咐我。
第一次买扇子的时候是这样,后面再买的时候她仍然也是这样,她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这样一次次嘱咐我,但我却从来没有买到过好的扇子回来。
“哎哟,你怎么买的这样一个回来了。”每次买回来她都会这么说。
“你要学会挑一个不需要那么用力的,扇起风还很大的那种,那样它才会又禁用又轻巧。”
虽然我每次也是自我感觉按照她的要求挑的,但每次拿回来的总还是不好,我总还是挑不到合适的。
一把扇子正常的寿命用得好的话可以用好几年,如果到了我奶奶的手里它一般则可以用得更久。也许是一直以来的勤俭的习惯使奶奶很爱惜自己在使用的物品,扇子买回来,纸的奶奶就会在它周边缝一圈布条,蒲扇她就会用针线给它在外面给缝一圈线,这样能使得它们能足够结实,而使用得更久。
但每次我买回来的却仍然撑不过一个夏天,它总是会用着用着就断了骨架或是直接散开了,这使我有些泄气,再后来我就再也不敢帮她买了。
不过后来有一段时间我自己对折扇感了兴趣,我也曾经想把这个事物推荐给奶奶,但老人却一直对这个看不上眼。
“这东西又重又不轻巧,可没什么好的。”她常这样说。
“可是我觉得好玩啊。”我解释道。
其实除了好玩,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看着电视里那些古装戏里的人拿着这些扇子潇洒得很,我受到了吸引,而我喜欢的我也想她能喜欢。
“花里胡哨的嘞。”
“可是我喜欢哦。”
没办法,到最后还是我只能自己拿着它玩。
但真的如她所说,折扇看着好玩,但实际扇风的用处还是不大,轻一点的用着用着就易散架,重的又太重有些费力气了,再后来我也就慢慢遗弃它了,但它在我的记忆里却也一直有着跟夏天有关的联系。
我有好多年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过夏天了,自从出来工作后那样有趣的往事都只成了记忆。
在外面工作感受到的夏天是常常只有室外的刺热和室内空调里的阴冷的,所以那般与夏天的热搏斗一样的记忆就再也没有了。
我大概还是要回去的,只是到那时,大概夏天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