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无意间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寒门状元之死》,当时被戳中的G点是:寒门状元真的很惨。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另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状元没死。心里不禁松了一大口气,还好还好,这只是虚构的,没人死就好!
如果说这篇文章一无是处,那肯定是不对的!在这篇文章里面的潜藏着核心是:
寒门再难出贵子
只是一句毒鸡汤,但是毒鸡汤却戳中了很多人内心的痛处。
曾经以为一直读书,是寒门的出路,这话本来一点毛病都没有,可是很多人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努力是人家出生就拥有的,心里一下就不平衡了!
但是人和人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因为自己努力了才是人家的起点,就自甘堕落,不努力了吗?
如果觉得读书,即便是状元也没有出路,那又错了,因为我记得我们小县城的高考状元政府的奖励就过万了。
读书无用论,大多是没有真正读过书的人才会这么说。
以前一个关系特别好的学姐,家里很穷而且重男轻女,她初中开始就自己去干活赚学费,加上国家的资助,她上了高中,大学。
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她从来没有埋怨过任何人,只是想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生活。
她曾经说过,她很羡慕我,因为我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里经济也还好,最重要的是我有爱我的父母,而她没有。
后来大学没有考好,她想复读,但是压力太大了,只能选择去一个不是很理想的学校,很努力的去做家教,去生活。
认识她快十年了,我没见她抱怨过,她心里始终住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对她的人品赞不绝口。
读书,让她可以跳出她的家庭,让她的视野更宽广,让她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
也许她比不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可是她超越了曾经的自己,摆脱了穷困一生的命运。
她的努力,她的命运就此被改写。如果不读书,也许她十几岁就嫁人,生孩子,一辈子重复着祖辈的命运。
我觉得不管寒门难不难出贵子,只要自己努力生活,争取比曾经的自己好一点,比父母过得好一点,那么这书就算读得值了!
除此之外,这篇文章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
我们一路成长,最后却丢掉了最开始的自己
这句话也是鸡汤,从未见过世面的我们,一开始都怀揣梦想,想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可是后来我们都变了,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可真的是这样吗?现在的我们真的虚荣攀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吗?真的失去初心了吗?
其实没有,我一个很好的朋友,认识了七八年吧,我很迷惘的时候打电话给她,我问她,我是不是变了?是不是和以前一点都不一样了?
她很肯定地说:没有,在我心里,你一直是以前那个善良的女孩子,对很多事情都很热心……
我说:我害怕自己受伤害,我丧失了以前的正义感。
她说:出门在外,你那是正当防卫,如果自己都不长点心,那就是没脑子,做好事,也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做。
她还说:不管你怎么世故圆滑,你的本质在青少年时期其实已经奠定了,改变的只是一些外表上的,本质上你从未改变过。
我想在寒门状元高中时的理想,也只是高中的理想,那并不是以后的理想,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阶段都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坚持自己的初心容易吗?我觉得说容易也不容易,因为好多人都觉得不容易。
觉得容易是因为一个人的习惯吧,一个人正直善良,有一天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那他估计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
就像最近热播剧《知否》中盛明兰在报仇后,失眠不安一样,如果换成别人,估计只会在大仇得报以后睡得更安稳,但是她的本质是善,所以她不安稳。
所以坚持初心并不难,因为那些行为,思想已经在自己的身上根深蒂固,想要除去是不可能的,只能改变表面的一些行为而已。
“我们一路成长,最后却丢掉了最开始的自己。”这句话,只是缅怀过去的,如果重来一次,我觉得大多数人还会那么做。
既然做的选择是在当时最好的选择,那么又有什么好后悔,纠结的呢?
《寒门状元之死》的作者写得一手好文章,熬得一锅毒鸡汤……
好文章能抓住了读者的共鸣感,共情心,转发就自然高了。
说实话,昨天看到这篇文,我觉得真的有点触动。
毕竟我以前也是贼有正义感的人,如今,我对很多事情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这篇文,可能是虚构的,但是我觉得反映的社会现实的确是真的,如果真的有寒门状元一直那么正义的人,运气不好,的确会淹没在人海中……
的确很多人死了之后的追思会,是活着的人之间的来往,交际,除了至亲之人,其他人对于死者并没有那么在意的。
的确很多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头到脚,从人生观到价值观的改变都让人感叹。
不过,人嘛,总是在不停地变,一个人只有死了才能对他盖棺定论……
(我觉得写这篇文章,我会被很多人骂,请诸位大佬轻点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