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作是偶然也是必然,一直有阅读的习惯,读得多了,就有想写的冲动,而且把观点一吐为快,这种感觉自我觉得很爽,而且还有小小的成就感。
最开始写问答,相当于命题作文,不限制于篇幅多长,把观点表达清楚就好。这种写问答的状态,仿佛让我回到了初中时代写观点文的场景:现提出论点,然后再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过往发生在身边的事就成为了素材。
写了一段时间的问答,感觉写问答不能把我的观点表达出来于是来到简书挑战日更打卡,开始写碎碎念,每天写一个问答,再写一篇碎碎念,收纳在文集在《一同成长进步》里。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用在写作上也同样实用。在简书里逛荡一年的时间,看到文友们开启了长篇,我有自知之明,我的能力还驾驭不了长篇小说,那就写系列文吧——用几万字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一段经历!
先后写了:
《初恋八年》
《八人组合》
《婆婆也是妈》
《退而不休这些年》
《我所了解的军垦一代》
《军垦二代面面观》
《那年那月》
《解忧杂货铺》
……
书写的系列文没有大纲,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我又不会别的手法,只能按着时间顺序推进故事进程,那条线就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继续书写系列文《逆袭》的时候,本来计划50个章节,10万字就能完工的。可是写着写着故事情节节外生枝,想到什么就加上一章,啰啰嗦嗦,七扭八拐竟然拐到了96个章节,23万字收工了。
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原来我也能抠出这么长的篇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同时开了两部:《拯救》和《军垦岁月》。
推进这两部的时候,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能不能随时切换,事实证明我想多了,各走各的道,没有交集,无非走得快慢而已。
无论是写作还是干其它工作,只要养成习惯,一般不会改变的。
每天早晨跑步回来,简单饭菜后,就是我写日更文的时间,雷打不动写两篇。要么推进长篇小说的章节,要么写篇情感故事文。感觉累的时候,或者卡壳的时候,随手打几把游戏解压,无论如何,只要把标题写出来,我都要把这个章节写完,有的章节我自己都嫌弃。
即便上午有事,哪怕牺牲掉晨跑的时间,也要把日更文完成,要不然一天心情就不舒畅,感觉什么任务没有完成一样。
晚上是我最喜欢的时光,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卡阅读架开启阅读模式,不管是纸张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边读,一边记录。
没写文之前看书,喜欢什么看什么,家里有什么就看什么,小说、杂志随手放在枕边,躺着看书,尤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里,适合睡觉,也适合阅读。看完就完事,唯一的收获就是了解了故事情节,摘抄点好句子、好段落而已。
而写文后,有意识地选择性阅读,而且还会读需要的书,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读韩寒的《青春》、张嘉译的《天边有个小卖部》,还会看毕淑敏的《女心理师》……
心中有那份执念,就会去写,往外输出,同时也会想尽一切方式输入。甚至短视频也去关注几个博主,比如:
@林夕,备注是读史明智,穿越古今,她分享历史人物的时候,习惯用第一人称:来听听***他怎么说,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
@安岚,备注是安岚说历史,安岚首诗词,安岚好书推荐,被小星星们昵称为“二婶”。那口才,把一段历史揉进去个人的感情色彩。有时间我就想:如果是二婶当我的历史老师,怎么考试不及格呢?
自从开始码字以后,仿佛一人一物皆素材。
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都能形成文字,成为一篇几百字的小短文。
记得有一次旅游乘软卧回来,始发站刚上车的时候,包厢里只有我们四个人,我和先生,还有一个爷爷带个几岁的小孙子。爷爷和我们是同龄人,长相年轻还健谈,我还误以为这个孩子是二胎呢!
爷爷自称以前是子弟学校老师,后来加入教培,后来到南方带孙子,标榜自己怎么怎么会教育,可是列车出发后很快就打脸了。
我和先生刚拿出自备的早餐,那小孩就问我要三明治,爷爷也没有阻止,我只好把自己的拿一分给了孩子。后来我吃水煮花生的时候,那小孩又问我要,当时我想,毕竟是个孩子,就给他了。而爷爷和孙子吃饭的时候,直接在铺位上解决的,全程连让一次都没有。
火车到江城的时候,下铺上来一对母子,儿子和以前的那个小孩差不多。母亲早早就有准备,给儿子带了许多玩具,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就在包厢过道里玩得不亦乐乎。可是全程爷爷都没有把自己家的玩具拿出来,看得人有点不舒服。
多半时间我只能躺在上铺,或看书,或者刷手机消磨时间,于是根据看到的景象写了几篇短文:《别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学会分享》、《懵谁呢》、《再也不见》、《可笑》。40个小时的车程,抠出五篇短文。
更文后,习惯也可以改变,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我的适应能力这么强。
以前无论是看书,还是码字,都要么在固定的房间里,或者饭桌一角,换个位子就不能进入状态。
三月份一个亲戚身体不好,在本单位短暂住院治疗后,需要长期口服中药辅助治疗,为方便每周看中医,就在我家住了下来,我们就把平时看书、码字的房间让出来了。
我码字怎么办?多一个人吃饭,饭桌上码字也不可能了。于是我把简易电脑桌移动到沙发一角,坐在沙发上,用膝盖支撑起电脑桌,竟然也能码字了,顺带午睡也能在沙发上解决了。
摸索着写作顺畅以后,除了每天上午固定时间写日更打卡文,只要有点灵感,无论多晚都要把它形成文字,不写心里憋得难受。
有时候写完长篇的一个章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主人公的开心而开心,为主人公的苦闷而烦恼,但是这种感觉又无法与外人分享。
因为尝试着写作,生活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除了早晨跑步,晚上散步,不想和过多的人交往,甚至家里来了不速之客,都让我心里不爽,打扰了我的时间安排。
有一次我晨跑回来的有点晚,楼下的大姐已经在楼下闲聊了,看到我后,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聊天,我婉言谢绝:“我喜欢站着。”我知道,一旦坐下,离开就有点难。
“我看你一天也没啥事,早晚都闲逛,晚上到我家打麻将去。”大姐热情地邀请我。
“你家还准备了麻将桌?”我有点吃惊,慌忙问道。
“我把餐桌换成麻将桌了,吃饭时盖上盖子,就是餐桌,晚上去掉盖子就是麻将桌,很方便的。”
“我不会打麻将。”我赶忙推辞,担心那天三缺一,到家里叫我救场就麻烦了。
“没事,我教你,你还有说不会的。”大姐有点上纲上线了。
“我还没有吃饭呢!”说着我的腿已经往前迈步了。
爬楼梯的时候我还在想:要是真的长时间坐在麻将桌上,我会不会脑壳不听使唤?要知道,无论看书,还是码字我只要超过两个小时,必定要换换脑筋,要么打会游戏解压,要么与花草对望,疗愈自己。
有一个文友分享:
写作这条路能坚持一年的只有3%;
能坚持三年以上的只有1%;
坚持时间更长的属于凤毛麟角。
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否正确,但是真的有一部分人带着热情而来,也许是爱好,也许是想尽快变现,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时,便闪人了。
也有文友看我主页日更1000天,便问我:“你收益如何?”
说起来真的惭愧,刚开始写点碎碎念的时候,每天还有50——60个钻贝,可是开启长篇更新以后,钻贝数量直线下降,果然,这个平台不适合写长篇。但是编辑器超级好用,还舍不得这个码字的平台。
至于说让长篇变现,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所谓的长篇不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而已,离签约还有很长的距离。与其在那里单机更新,还不如把自己的文字藏在自己能看见的地方呢!
书写的同事,我也习惯拿自己文字和正在阅读的文字对比,无论是故事框架,还是语言组织,差距不是一点点,尤其是人物内心的描述,以及外界景物的描写都是我的弱项。
写作之路漫长而遥远,谁让我踏上这艘战船呢?
上船容易下船难,即便我写的不好,但要是人为地让我停止写作,也许就像放我体内的血液——没有血液我的生命会终结;没有文字陪伴我的心灵会枯竭。
在写作这条路,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没有人可以同行,那就自己蹒跚爬行吧!生命不息,码字不止,余生于文字为伍,让它丰盈我孤独的内心世界吧!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的文字会被看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