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买桂花同载酒,恰似那,少年游

欲买桂花同载酒,恰似那,少年游

昨天闲暇之时打开了文质大讲堂小程序,惊喜地发现,挑战300天写作,我已经完成了280天的学习任务,胜利就在前方不远处。即便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坚持,但当胜利的那一天即将来临的时候,也是欣喜不已且颇有成就感。想到自己在少年时期的梦想,情绪激荡之下,敲上了“欲买桂花同载酒,恰似那,少年游”这行字,稍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年少时候,就爱上了阅读,从此沉迷于文字的世界一发不可收拾。看的多了,就有了输出的欲望与需求,记得当年我的作文是班级里面最好的,时间久了,就有了想要当作家的远大理想,除了写作文以外,还会写一写小诗,偶尔还会被发表在报纸或者是杂志上,自己也是颇为自得。现在回想,是什么时候,我放弃了写作的梦想呢?

参加工作之后吗?我是90年代末的中师生,19岁就上班了。现在想想,自己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就成了老师,甚至是班主任,可以说是孩子王没有错了。从稚嫩到成熟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作为一个包班老师(包班,意思是这个班每周的所有课程均由一位老师担任,是当时乡村小学很常见的事情。),更是班主任,每天的课程以及班级事务繁如浩海,事无巨细,都需要班主任去做。如果业务已经熟悉的老教师还好,能充分利用班干部协助工作。而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菜鸟显然是不懂得这些的。一时间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如此一来,上学期间不间断的写作就中断了,好像是已经工作步入正轨的几年之后,才发现,已经好久不码字了。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确乎是连遗憾都没有时间去感慨,当然,彼时的我并没有想到今后还有更忙碌的时候。

过了几年,随着我们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的脚步,在23岁的时候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又在一年之后成为了母亲─这个大自然赋予的最神圣的角色。其实这个时候,在工作上已经不像刚上班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老师包班的情况了,再加上已经工作几年了,工作上不会感觉到吃力了,此时更为牵扯我的精力的是家庭和孩子。这三方面的精力挤压之下,留给我自己的空间几乎没有,我不光是不写作,就连阅读也几乎没有时间了。整日奔波于家庭与学校之间,不得休息,这段时间我不看经典名著了,偶尔看的是一些以前从不看的直白浅显的言情小说,更或者是看看给孩子订阅的一些幼儿期刊、画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孩子5、6岁的时候。孩子大一些了,我可以拥有比较大块的时间,恰逢此时学区李老师推广教师专业阅读,我直到今天依旧记得我阅读的第一本专业书籍是《朗读手册》。里面的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再加上书里面的一组组数据,使我陷入了沉思:阅读究竟能为孩子带来什么?不阅读真的会让一个民族落后吗?可悲的是,此时的我发现,时光似乎把我雕琢成了一个真的小学语文老师,一个只有小学水平的语文老师。我的梦想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一瞬间,我被巨大的知识恐慌弥漫,我感到恐惧了!

于是,我立即行动,抓紧时间弥补我的过失,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每天出声朗读30分钟,既锻炼了自己同时也给我的孩子读书听。补单是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们也要开始阅读。在学校里,我在课堂上挤出一点时间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减少作业量留出充裕的时间给他们阅读,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阅读,力争使每一个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彼时,我推翻了以往的认知,重新定位了教师这个角色。我觉得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彼此成就。这个成就不是指表面的成功,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是更高层次的生命体验。从而,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在我的班级里我们师生成为了一个有着凝聚力的共同体。我要做一个学习型的班主任,如果我总是在用昨天的知识育技能来教授新时代不断发生改变的学生,那就有些不和时宜了。所以,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也是在成长的,哪怕是如今已年过不惑之年的我!为了更深入学生的心灵我读了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为了了解爱的真谛我阅读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为了更科学的管理班级我阅读了《做最好的小学老师》,为了探索课堂的本质我阅读了《教学勇气》、《静悄悄的革命》等书籍,并且一直在读,无数次的阅读。而这些专业化阅读带给我的是不断更新的理念和更为科学的管理模式。我要与我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成长!

此后的十年是我专业阅读量最为多的一个阶段。2018年,孩子上高中住校之后,我的时间久更多了,于是开始了专业写作之路。一开始,写的并不困难,因为这是多年的积累,内心想要表达的很多,每天的闲暇时光。读一读书,写一写文字,感觉还行。但是,当写到一定阶段、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表达完之后,感到词穷了。当时也询问过先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一个必要的阶段。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的写作也陷入了极大的惰性之中。渐渐地,我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一个写作的小团队,约定一起写作,这给了自己一个前进的推动力,这时候我发现:你只有写,你才会思考,你思考了才有的写,不写你就不会想,不想就更加不会写。看上去感觉很拗口,但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正在此时,我遇到了“爱写班”,遇见了这么多美仁们,参加了挑战300天教育写作,我就更加有了前行的动力。

初初开始每天打卡之时,每天都把自己写的文字上传至小程序。直到有一天,张老师提醒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有意识地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写,而不是每天想写啥就写啥。我就开始了主题写作,我又重拾自己少年时期的梦想,那就是我也要出一本书,成为一个作家。

时至今日,打开小程序遇见的惊喜,提醒我,我也是能坚持这么久,写这么多文字的人。似乎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近了。“欲买桂花同载酒,恰似那,少年游”!儿时的梦想终将照进了现实,在文字中与未经人事的童年自己见证着长大后的一眼千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