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肯德基店里,我和友人坐在靠门的桌子旁聊着彼此的近况。春日的午后,天气已经转暖,肯德基店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隔着时开时关的门往外看,街上的人都行色匆匆,似乎有忙不完的事。
我不时地看看时间,生怕错过接孩子。想到孩子,烦恼更多了几分,不由得和友人发起了牢骚。
总觉得自己和孩子的老师很疏远,有客观原因,更多的是刻意逃避。明明很想了解孩子的情况,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甚至想到这样的开始便有些胆怯。想到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胆怯,和比自己年长的人,和比自己有学问的人,和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和比自己有见识的人,和比自己富有的人,甚至和比自己漂亮的人有交往时都会有这样隐约的胆怯。
仔细想想也许胆怯不合适,我更想用“自卑”这个词。是呢,自卑。
友人很诧异。你自卑?你怎么会自卑!你的自卑来源于哪里?!你父亲去世时你已成年,应该不是这个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
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当中。
记得去年有一次和一位心理学老师交流,忘了当时是什么样的问题,只记得我分享时问了一句:难道是因为自卑?当时自己也很奇怪会说出这样的话。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应该往前推更久,也许最初是没有意识到,到后来意识到了却说不出来,也不愿意承认。
小学五年级之前,我们一家一直生活在那个充满回忆的小村里。每到过年过节远在城里的叔叔姑姑们会带着孩子们回乡,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衣着,不同的话题,甚至亲人们的态度会让我不舒服。现在想来那还是童年的自卑在作祟。
小学五年级,父亲带着一家人举家迁到了城里,租房,找学校,让我们慢慢地稳定下来。我上小学因为学籍问题不能再用自己原来的名字,连名带姓改得彻彻底底。即便如此,依旧觉得自己是个外来人,那个时候有更准确的称呼叫“插班生”。连优异的成绩都盖不住我深深的自卑。
初中毕业,父亲带着我改了已经填好的志愿。我用小刀轻轻的划去“高中”,慢慢地写下“师范”,带着满心的不确定和无助。后来我上了师范,三年的时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当时的犹豫。当再次面对自己初中的同学,我用沉默来掩盖自卑。
辗转又回到了高中,第二次做了“插班生”,三年辛苦终于考上了大学,带着梦想实现后的喜悦和学校奖励的两千块钱一路冲到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考试就业,在所有人看来都顺利地超出预想。
从学校到学校,我慢慢感觉到自己就读的学校难以说出口,自己从业的学校更是难以定位。县城里的一所职业高中,生源相对较差,我们辛苦教学换来的不过是外人一句:你们那里没有成绩压力,挺轻松的,我都想去了!不痛不痒,却戳到心里的痛处。渐渐地,我不太主动去提自己的职业;慢慢地那种胆怯,不,自卑感又爬上了心头。
以为自己没有意识到,其实一直在心里;以为自己不敢说出来,其实说出来反而觉得坦然,我有一瞬间很喜欢这么诚实的自己。
一直觉得这种自卑不可言说,突然感觉到说出来,挺好!
我接受这样的自己,也慢慢将自己从这种感觉中拉出来,不刻意,不执着,不紧不慢,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