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书城听了小林老师的讲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萃取生活智慧》,受益匪浅。以下是笔记摘录:
岸在脚下 岸在远方
此岸 彼岸 岸在何方
1、一花一叶一世界
从温水煮青蛙说起
(这是一个谬论)
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
视频:蝙蝠群体飞行
类似蝙蝠、沙丁鱼、蜜蜂等动物在群体集体行动时为何能聚集成一定的形状并随机变化?
生命形态本质上是“群”,群体是一个生命。
分子、原子有记忆功能,存在“经验”。
每一个“群”都有“心”,人、动物、花草、河流、山川都有“心”,万物有灵。
心,是一种气氛、一种气场、一种能量场、一种汤。你泡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把心放在自己里,心就在自己体内,容易产生私心;而且容易想不开,因为你只考虑到你自己。
把心放在人群里,心就在人群里,有公德心。
把心放在一切有生命的生物里,心就在一切众生里,有爱心、善心、美心。
把心放在遍布周身的人、众生、山河大地里,心就在无限宽广的世界里,这就是妙明真心。
你的心属于宇宙的一部分。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有事物都一样。所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虚空,但它无处不在、你的心可以与宇宙融为一体。
当你把心放在众生山河大地时,你不再执着一个小我,心里由之而豁然开朗,充满光明,照见整个世界都是你。进而你激动无比,从皮肉筋骨到五脏六腑,乃至血液、细胞都在沸腾跳跃,正气充盈。我们生活的一切的社会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本原真心。
2、 谁教苦自结同心
有心的词和成语(160多个)
有脑的词语和成语(只80多个)
我们认识世界主要靠“六根”通过“六识”接触“六尘”。
举例:曼陀罗
第7识:对曼陀罗的毒性产生厌恶、恐惧情绪;对其药用价值产生喜爱情绪。
第8识:也称种子识,它把宇宙万物的本原面目储存起来,没有喜怒哀乐爱恶惧的分别情绪。受到前七识的蒙蔽,我们不容易找到第8识,即返本还原、明心见性。
3、形役心劳尘役人
试问家里的茶几上、餐桌上、椅子上,地上堆满食物;堆放不下的冰箱,衣柜,鞋柜,手机里的照片,硬盘里的文件。这都提示我们过度消费同时又过度浪费。
现代社会快乐如此之多,甚至和痛苦一样多,快乐如此容易获得,要更快乐就只能寻找更大的快乐,快乐真是无底洞。
冰箱再大也总会被塞满,于是你想买更大的冰箱,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六识产生攀缘心,即攀附外境,为了追逐名、利、财、色等强求不已。
五色令人目盲:我们的眼睛逐渐麻木。以至于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到底什么东西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只能是更浓重的色彩,更夸张的视频。
五味令人口爽:高盐、高糖、高油脂,冰镇、热炸、火烧焖,酸甜苦辣爽滑脆,浓重的口味刺激我们的舌神经,使我们的舌头逐渐麻木。以至于吃东西都不爽口,到底什么食物才能引起我们的食欲?只能是更重的口味,更新奇的味道。
五音令人耳聋:热衷于综艺节目,娱乐致死;“挖呀挖呀挖”全民低幼化模仿。没有事做,就搞这些好听、好看、好热闹的事。但社会风气和文化的品格就衰落了。
娱乐至死
内卷:过度竞争导致社会秩序失控,都可以是大规模集体焦虑的底层原因。你被别人胁迫的同时也在胁迫别人,这就是内卷。
如果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
——尼采《哲学的慰藉》
无论多少社交、戏剧、旅游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都无法让一个蠢货不空虚。
——叔本华《人生智慧》
逃脱肉体折磨的方法并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是奢饰品、酗酒、吸毒,还是聚会、旅游,都只是暂时性的麻醉,醒来都必然再次面对身心。
——《悉达多》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红楼梦》
4、枉从得失错用心
要返本还原回到第8识,即明心见性。
必须破第7识,即破除分别心,因为这是造成烦恼的主观原因。
放宽心胸,领略天空的宽广和大地的辽阔,了解到世界的多元化。允许自己不了解别人,也允许别人不了解自己。
世界那么大,人那么多,所有的遇见都不是偶然,而所有的离开都有原因,不管好与坏都是一种不期而遇的缘分。
5、心源自有明镜在
你的真心从未失去,它一直都在,只是被遮蔽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良的部分,每个人都是一面明镜,这就是第8识。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人生不就是这样,所有的快乐都终将过去,所有的忧伤也都将过去。所以不必苦苦纠缠一件事或一个人,他们都终将离去。
有时候我们所面临的磨难, 一时难以化解,即便你我再厉害,都无缘解决。不是这些障碍难以对付,而是没有等到可以化解的机缘。人与事就像人与人之间,再棘手的事情,缘分和机缘没到,即便是水到渠成都会道阻且长,面对这些,时间终将我们度化。
我们凡人必须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法达到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但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可以做到的。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无可奈何。但是只有经过这些,才能到达行止由心的境地。所以要学会在阴霾中找寻温暖,在暗夜中探求光明,咀嚼平淡如水的生活,领略四季起伏的风景,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
——《南怀谨全集》
减攀缘心,知足。
破分别心,行善。
念护真心,忍辱。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报应昭彰,不爽毫发。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原。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关圣帝君觉世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