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状况都是暂时性的。没有一件事维持不变,没有一件事保持静定。一件事往哪个方向变,操之在你。"——《与神对话》
上文我们一起探索了讨好型人格形成原因背后的三个“是否”:
1、你是否在原生家庭里感受过无条件的爱?
2、你是否承担过边界不清的情绪?
3、你是否从小被教育要善良、谦虚、与人为善?
针对这三个问题,可以继续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也能从中发现讨好型人格一系列行为模式背后的真实诉求,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01.
讨好行为的背后,究竟在诉求什么?
一句话概括:“我们施予他人的,恰恰是我们最想获得的。”讨好型人格的人,最渴望的是被人看到自己的善良,渴望被人帮助和照顾,这些才是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最自然的情感与需求。
那为何,他们无法直接表达最真实的诉求,而只能通过讨好行为,来试图让对方你注意到他们最本真的情感需求呢?
根本原因是缺爱前提下导致的低自尊水平及资格感缺乏。
所谓低自尊,是指你一直在内心给自己打低分,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这是一种很丧的心理状态。当自尊水平低的时候,人际关系中你总习惯贬低自己,抬高他人。
而这一行为一方面与我们从小的教育为人谦虚有关,当从小习惯夸赞别人而贬低自己,过度地谦虚就变成谦卑,渐渐地这种模式会延续至成年,浸入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糟糕的是,你的每一次贬低自己,都是在给自我作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就是不好的,就是没有资格的。你的每一句话,生活都听在耳内,在下一次如你所说反馈给你。
另一方面,当你听到别人一直用人好心善、乖巧听话来评价你,你渐渐认为外界这些评价词汇就是你人格中最大的优点,你需要不断获取这些肯定来平衡内心对自己苛刻的负面评价。
长此以往,在这样的心态中,你也很难做到不卑不亢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更别提大方承认自己的正当情感与需求。每一次讨好他人的行为,都是在不断地说服自己:我的需求和情感不重要,我没有资格直接表达情感和需求。
02.
那么,你需要为此做出改变吗?
分析了讨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以及看到了内在的缺失,你是否想要直面这个问题,并为此做出改变了呢?
这个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要求你做出改变或不做改变。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虽然讨好型常常会跟身边信任的人抱怨:我就是讨好型人格,老是被人说你人好,但我不喜欢这样,我也想像别人一样活得有自我。
可真相是,你真的想要改变吗?你真的认为这个行为模式没有为你获取些好处吗?你真的一点都不喜欢被人评价为“好人”吗?
很多时候你一直在重复的、无法改变的行为模式,也正是因为你非常需要它。职场中,你因为擅长讨好同事,感觉自己“受欢迎”“被信任”“人缘不错”;生活中,因为讨好家人朋友,你感到自己“被喜欢”“被爱”“满足了别人的期待”。这就是你需要用这个方式,在关系里获得需要的认可和肯定。
如果你享受这种被肯定的感觉,那就享受其中,并自然地承担它带给你的困扰吧。毕竟每一种选择,天然带着失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之后的接受和承担。
但是,如果你已为此感到疲惫不堪,在每次讨好和试图say No的过程中,被内心纠结和自我批评耗光了全部力气,并愈发感到自身一文不值,愈发害怕被拒绝和排斥,愈发被人不当一回事。那么,这个讨好的行为模式,已严重影响了你的自我价值感,你内心的声音在强有力地呐喊,你会听到那个坚定的声音——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正如马洛伊·山多尔《草叶集》那句:
如果有一天,当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再适合你的性格了,那时,且只有那时,你才能寻求改变。
一样的,只要当这个声音冲出胸膛,你才会停下来倾听它想告诉你的事,它渴望你深挖内在的真实情感需求,并用实际有效的办法走出拒绝做讨好型的第一步。
03.
如果你想改变,该怎么做呢?
1)自我觉察,挖掘内心真实的情感和需求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正视自己心中那些说不出口的情感和需求。当你意识到自己正要去讨好他人的时候,不妨向内觉察一番,问问自己:在这个讨好行为的背后,我自己真实的情感与需求到底是什么?
而当做了讨好行为时,也无需过度自责,而是真诚地与自己对话:我感觉如何?我到底愿不愿意这么做?
刚开始这么做时,也许你会有点不自在,也可能会下意识略过,不去面对。不要紧,一步一步来。但你可以常常对自己说一句话,即:
任何时候,我都要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多问问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和需求。
这样,你才能慢慢从过度关注他人的需求,转而关注自身内在,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
2)学会说“不”,建立边界意识
忠于自己,建立边界,在一次次说不——“不能、不想、不要、不行”的过程中,形成内在生长的围墙,逐渐离开融合状态,逐渐走向分离与独立,而不是一团黏糊糊、边界不清的假亲密。
这个Say No就是一个推开的心理动作,包含着勇气、决心、敢于承担以及忍受孤独。也唯有此,人才能够拥有自我,才能与人建立真正平等又互相尊重的关系。
而这个动作,需要不断练习。第一步往往是最困难的,熟练之后真的可以开挂。你会发现,一次拒绝一次爽,次次拒绝次次爽。至于怎么迈出Say No的第一步,在下篇文章中,亭哥会结合案例再做分解。
3)提升自我价值,建立资格感
关于自我价值,有一个公式:自信+自爱+自尊=自我价值。拆分开来,每一个环节的建立和提升都是一个大工程。而最底层,就是一个资格感的建立。
往往,讨好型人格的资格感缺失,是因为内心有个声音“我没有资格获得爸爸妈妈的爱”引起,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更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没有资格”成为内心深处最大的限制性信念,也一步步地趋向自我实现预言。
这使得他们不敢追求梦想,不敢提出要求,不知如何达成目标,不知如何拒绝。同时,没有资格感的人,往往害怕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亦会常常有一种自责的感觉。
要建立资格感,把地基打牢,可以通过列资格感清单来练习。即,列出一张清单,在各种环境及场合下,你完全可以拥有支配和主动权的事情。比如,在家里,我有资格决定今天吃什么;在公司,我有资格决定和同事分享什么话题;在关系中,我有资格决定是否接受对方的要求。
列举出尽可能多的领域,你能完全自主决定的事,越多越好。每一天至少选择清单上的一条,心中默念强化,并同时在一天的时间里,去做到这一条所说的内容。
如此重复一段时间,对于内心资格感及自我价值,就会大大提升。甚至连眼神表情,身体语言都会随着价值的提升而改变。
亭哥回想自己曾受困多年的情绪性进食问题,也是因为内心苛刻的审判官,在责令自己没有资格吃胖。即便在我瘦到不足80斤的时候,仍觉得自己胖,没有资格多吃。
也是因为自我价值低,觉得外在形象是经年累月必须保持的一部分。而后在实战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资格感:
我有资格,决定今天努力工作一天;我也有资格,决定今天完全放松一天;我有资格拥有健康的体魄,我也有资格大吃大喝享乐。
而这些有资格的话语,绝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和心脑同步,从内心真正建立起资格感。
如果你也想拾起被遗忘的资格感,那就每一天从资格感清单中选一个去做到它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