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最后两章在讲礼,也就是以礼治国。因为前面讲从政的方法,比如对民众的态度,自身的行为处事等等,这些都落实到人和人的关系上面,也就是以礼治国在孔子看来是很合适的一种方法。
2.23
【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在此基础上有所删加,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制,在此基础上有所扬弃,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或有继承周朝礼制和社会文化的,就算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能够预先知道的。”
【解读】
以礼治国是可以传承的。
2.24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的祖先却去祭祀,是谄媚。理所当然要做的却没有做,是懦弱。”
【解读】
总结一下,这一篇讲为政。孔子从思想单纯、对待民众、对待未来、统筹全局、实事求是、以身作则、以礼治国,从这几个角度来探讨该如何去做一个好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