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小Q,见字如面~
虽没看过《玫瑰的故事》原著,却看过不少讲述原著的文章。对方太初的印象非常深刻。**不得不说,关于方太初这段,电视剧真的改的太好了。
01 原著中的方太初:母女矛盾的缩影
原著中,玫瑰为了陪伴傅家明,将方太初的抚养权给了方协文。在方协文的教育下,方太初一直认为是因为父亲贫穷,母亲才离开的。
自小和父亲方协文生活在一起,在方协文对玫瑰的负面评价下,方太初对母亲产生了一丝丝怨恨。
在方太初的认知里,玫瑰是一个嫌贫爱富的女儿,父亲的撩到也是因为母亲抛弃。至此,方太初对母亲的怨恨逐渐加剧了。
原著中,方太初说:过去十年,她不知寄了多少东西,爸爸都叫我退回去,我从没看过。
然而,方太初不知道的是,离婚对玫瑰来说是一种解脱。如果当时出于同情而没有离婚,那么玫瑰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又会有谁来心疼、怜惜玫瑰的境遇呢?
02 剧版方太初:幸福美满的成长历程
电视剧中,方太初自小和母亲玫瑰生活,被教养得很好。
记得剧中,方太初和玫瑰有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你跟我们班同学的妈妈不一样,你从来都不吼我,我总感觉你在套路我,可到底是怎么套路,我又说不清楚”。
“我来告诉你是怎么套路你的吧!你是我生的,我不会的不要求你会,而我会的东西,我相信你也一定会”。
因为国际学校压力小、环境好,方协文想给方太初转学的时候,方太初是这样拒绝的:
“念书的时候压力大点没关系,学会了以后就自由了,想在哪学在哪学,想学什么学什么”。
不禁想起玫瑰求职时说的那句:
“考研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挑战嘛,但是我挺擅长读书的,所以呢,考研对我来说并不是挑战,是舒适圈,我也想看看自己,除了读书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能力”。
从方太初的身上可以看出,玫瑰的教育理念非常先进。
这种松弛感,在这个“鸡娃”的时代已经很少见了。
03 童年环境的影响:治愈还是创伤
老话说:娘的精神,爸的胆。
现实中,父母离异后,子女可能会随父母中的任一方生活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从小跟母亲的生活的孩子,胆子相对较小;而跟着父亲生活的,看着总感觉缺了点儿精神。
剧版的改编,给了方太初一个特别美好的童年,足以治愈原著中的不幸。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End.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在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