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论语》1.3
宜山一中 薛思雪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释义学语】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德就很少了。”
【论思品悟】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从人从二,从人,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从二,表示两个人,指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以外的很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对待每一个人。仁字从二不从三,三者天地人也,即要化掉人心,只怀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即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里应该是孔子所讲的“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言行一致,一诺千金。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我想,当一个人前倨后恭,突然用一种异于寻常的语气来讨好人、巴结人时,他一定不怀好意,别有企图。这样的人一定要敬而远之。厚泽深仁,遂有天下,以德行仁者王。孔子和儒家特别注重仁心仁政和人的实际行动,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这种仁厚仁惠仁德仁义仁政的积极踏实处事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生生不息的精髓和精华,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食粮,永世的精神家园,永恒的精神命脉。
是为记,公元二零一七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