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宁愿挤死在北上广也不愿意回家乡?

还为什么?江西的周公子前些年都告诉你答案了。周公子前些年就说过一句话:高中同学不少去外省读了好大学的,都回家进了烟草、电网之类的,回家没有着落的,才在北上广深打拼。

这话扎心吧,气人吧,但是人家说的是实话,你去问问现在在北上广打拼的那些年轻人,他们要是有周公子一样的二伯,他们肯定也回自己老家发展。

很多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并不是有多爱这些城市,尤其是北京这种城市,拥挤,气候干燥,及其内卷,就宜居来说,成都,青岛这些二线城市远远比北京更为舒服。

但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是在小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这些有油水的部门,尤其是核心的部门早已被某些家族所控制,没有关系,即便你考进去,也只能是一个打杂的,没有什么前景可言。而且大部分三线城市的产业结构极其单一,许多理工科根本找不到岗位,房价,消费与工资根本不成正比。

文学家施耐庵在七百年前就说过这个现象,他有一句特别有名的名言叫: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家族有势力就去做官,一定会有升迁的机会,如果父母几乎没有任何助力,可以去做点小生意来养家糊口,如果自己的家族关系众多,那么就留在本地发展,如果是寒门,就尽量远走他乡,去机会多的地方。

这话在七百年后依然是适用的。如果想在三线城市过的舒服一点,最好是家庭有助力,如果没有任何帮助,同样是内卷,那么还不如选择北上广去尝试一下。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啊,不是说所有,大部分孩子都是家庭非常一般的,就是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的那种,家庭几乎没有任何助力。

所以你问,年轻人宁愿挤死在北上广也不原因回家乡?

也许是因为他们缺一个和周公子一样的二伯。

大多数人以为的老家,网络上暗示的老家生活:

住:装修的很不错的农村别墅/三四线的商品房/县城大平层,无贷款

工作:税前7千到1万二,全额交金,通勤20分钟以内,5点半下班不加班。稳定能做到退休,绝对不会失业,体面,不抛头露面。领导全是长辈的朋友,同级有发小。

教育:不卷不花钱不用培训班,学风淳朴向上,孩子靠自己本科打底,不攀比不学坏,比大城市的白眼狼孝顺多了

结婚:女人不买奢侈品,不买衣服包,网购买便宜货,不攀比。使劲做家务,使劲教育孩子,相濡以沫,一切安详

父母:退休金够自己够花,还能补贴你。能帮忙带孩子,孩子隔代带有传统美德

玩:物价低,自驾游。麻将烧烤,低消费,大满足,小确幸

这种生活,就算是上海人北京人,也会动卖房去那里生活的念头吧。但为什么事实大家奔赴的方向相反呢,因为人的嘴会阿Q,会骗自己。脚是老实的,反应现实。

真实的,大多数人的老家生活:

住:农村民房,运气好的城里有套拆迁房。城市虽小房价不低,父母不帮忙首付都凑不上,女性高收入更少,月供压力更大

工作:体制内都是高校生+关系户,岗位就这点,人家不但学历比你好,关系还比你硬,也不知道为啥211985都来抢这6k8k的活。体制外不存在稳定不加班的工作(无视收入,不存在)。小城市像样的公司就那么几家,非底层销售,工人岗位,坐办公室的基本被关系户牢牢霸占。因为没什么大公司所以不需要这么多财务,人力。小公司的人财都是亲戚管,所以本科文科生想找坐办公室混日子的工作都很难。剩下一堆房产中介,电话销售客服,招商代理(销售大多数2C的,这代表不但没双休,国定假日也没有),厂里流水线工人,服务员,物流的工作。底薪2-4千,不交金或者按最低基数交金,单休,天天加班,还没有盼头,且不稳定。女人这种工作干一两年就嫌累嫁人在家呆着了,男人如果不在体制内干这种工作你爸妈不给女家送个二十万几乎相亲都没人给你介绍

教育:农村县城孩子泡网吧抽烟率非常高,很大一部分学坏在初中就开始自暴自弃。三四线城市升学率都在那几个重点学校里(一般800万以下人口,好的初中不超过3个,就是这么卷),学区房天价,淮安学区房都7万了。越小的地方攀比越重,孩子不盯容易废。孩子大了去大城市,你就是打钱工具人留守老人

结婚:彩礼20万打底,女人刷抖音把自己护肤标准对标上海名媛,网购大牌衣服包对标一线城市。虽然小地方女性普遍没啥收入,但是闲着就是比谁家老公牛逼,朋友家每个柜子花了多少钱装修都能背出来。圈子巨小,没地方躲,没BBA就是垃圾(一线城市老百姓极少比车比手机)。上千白酒和中华,上门亲家不能少

父母:基本农村户口,几百退休金或者没有退休金。有医保算知识分子,没医保一个生病要你老命。一群没用的老年亲戚,时间精力占用特多,每个月有聚餐和帮忙,份子钱出手贼阔

玩:物价,餐馆,小吃绝不比一线城市便宜。自驾游半年就腻

但凡在社会上毒打了里面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北上广的年轻人是一个什么状态,家里真要是有一个亿的家产或者有个县长老爹,真会去北上广受那罪?

不说那么夸张,但凡在老家能比父辈更有出息点,能够衣食无忧,还不需要考虑娶妻生子等一系列难题的人,基本上没人会到北上广这种灭绝人性的地方讨生活。

年轻人没有退路

所以真正的原因是没办法,年轻人没得选,到大城市赌一把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他们没有退路,他们背后只有一个干瘪的老巢,回去什么都没有。

看过了别人高端的巢穴,肯定自己也想有一个这么高端的巢穴,一想到老家那个土鳖巢穴就不想回去。

就算回去了,能干啥?

如果创业,老家早就是小财阀统治了,自己想去创业那些山大王财阀就会想办法弄死自己,自己又没有后台。

打工吗?工资低到离谱,还不看能力的,身边的同事全部是老板的亲戚,裙带关系离谱,老板本人就是官府背景的人。

考公吗,没有背景,能不能考得上还不一定,考上去了也只是最基层的鹰犬,得罪人的事,脏活累活全自己干,还工资低得可怜,过着昏天黑地的生活。

所以说,但凡老家会多一些公平,多一些资源,也没有人会愿意在外面漂泊,毕竟人总是想到更公平正更文明的地方去。

还没来得及享受

这些人刚出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可以飞天遁地,无所不能,所以总想去大城市搞出点什么来,要不然自己后悔死了。

大城市打工就是看谁能刚,谁技术牛,谁能力强,谁就上位,干干净净的人际关系。相比起来他们就更喜欢了,对他们更有利。

当然大城市也没让他们失望,大城市就是好,各种高端的享受层出不穷,早上坐游艇去情人岛吃早餐,中午回到海岸城吃个酸菜鱼,晚上回到深圳湾看看日出,这样的日子太有意思了,所以得奋斗。

然而奋斗了几年,发现这些东西都不属于自己,自己也就是个过客,根本没法在大城市落脚。

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自己又花了好多年时间在这边打拼了,如果回到老家这几年的努力报废了不说,未来可就再也没有机会能够享受到这一切了,就这样回去,谁会甘心呢?

所以随着时间流逝,年轻人回到老家的沉默成本就越大,过去都投入了这么多努力了,总不能白白放弃了,这就是你说的宁愿挤破头,也不愿意回到老家的原因。

记住,在大城市闯荡的人,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回老家。

每年回去看一次,或者每隔几年回去一次就行了。

你看那些厉害的大佬,在当初的奋斗阶段,只有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或者功成名就时,才会回去看一下。

类似于“衣锦还乡”。

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难道不需要老家的治愈和心安吗?

真的不需要。

反之,每个在外闯荡的人,都会形成自己的气场,一旦回老家,回到那种低能量场的地方,自己积聚的势能会被立刻打破,气场全无。

等你回到大城市打拼的时候,还要重新去培养自己的气场和势能。

所以,如果想成大事,想赚大钱,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到事业当中,不能松懈。

至少对于我这样出身低微的人来说,“老家”几乎是所有负能量的源头。

底层的负能量和怨气有多重,那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很多人之所以会纠结,会犹豫不决,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他积聚的势能一直被低维度的能量打断。

另外,如果你已经大学毕业,那就不要再跟父母、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了,否则你永远也独立不了。

男人如果成年之后仍然跟父母住在一起,女人如果成年之后仍然跟姐妹住在一起,这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你的社交生活会被毁掉。

我就观察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男男女女到了30岁,感情生活几乎是空白的。

本质原因就是,他们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或者经常回老家,或者经常跟老家的人联系。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社交”这件事,需要我们做出独立判断,需要我们对自己100%负责。

有些巨婴都已经奔三了,“每天晚上几点回家”这件事还有人“关心”你,那么你这辈子基本就废了。

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拥有独立的生活,永远也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那份能量场,那么在异性眼里,你自然没有任何魅力可言。

所以,每当我在网上看到“女儿28岁了父亲每天还接她下班、令人暖心”这种新闻,我就知道,这个女孩被她父亲亲手毁掉了。

你以为你能保护她一辈子吗?你以为被呵护的一方就一定是幸福的吗?

至少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不能独立生活,独立做决定,独立冒风险,那么作为“人”的能量是无法被激发出来的。

事业维度更是如此,如果你想做成什么事,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不能随便受别人的意见影响,“屏蔽杂音”是一个人的顶级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