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有个远房的表妹,是个出了名的毒舌,小名叫八妹,2年前离婚,有个5岁的女儿。因为其出言恶毒闻名,所以再也没有男人敢靠近,离婚后一直单身。
因为跟她刚好在同一座城里,偶尔有来往,八妹经常跟我们诉苦,说她的毒舌拜她老娘所赐,并经常老生常谈地说起她的悲惨童年。
话说八妹母亲的遭遇也很让人同情,被处女情结所害,听闻老太太当年洞房后未见红,被男人和婆婆羞辱说是个不干净的女人,从此开始了悲惨的后半生。虽然没跟丈夫离婚,但总是隔三差五地就会被丈夫打骂、被婆婆诅咒。后来八妹出生了,产妇的怨气无法发泄,可怜的八妹成了她妈妈恶毒语言的宣泄桶,这一宣泄就是十多年。
由于在恶毒的语言攻击中成长,童年的八妹性格显得非常怪异,经常从她嘴里冒出来的词句会让人目瞪口呆、寒意阵阵,所以小时候没人愿意跟八妹玩。
八妹13岁那年决定摆脱她的妈妈,便跟着同村人出外打工了,当时她信誓旦旦地跟我们说:“如果哪天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不会像母亲对待自己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可惜10多年后八妹结婚生了女儿,她的女儿也成为她语言攻击的可怜虫,不仅性格内向,有时候听到八妹说话都会浑身颤抖,八妹的丈夫对她的所作所为痛恨透了,婚后3年忍无可忍跟八妹离婚获得了女儿的抚养权。
八妹从此自怜自艾,唯一没变的还是她的毒舌。离婚后的前夫没有再娶,一心一意照顾女儿,还时常经济上接济、思想上开导八妹。女儿的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活泼。
语言暴力可以“继承”,一个恶言恶语的孩子,必有恶言恶语的亲人。
最近幼儿说小编也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邻居家的房子先前住的是一个男人和儿子,4岁的小男孩可能比较调皮,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总能听见爸爸大吼呵斥孩子的声音。孩子的奶奶偶尔会来帮忙做饭带孩子,经常打开门就能听见老人一阵阵歇斯底里的吼叫。
后来他们搬走了重新装修了房子,女户主即是先前这个男人的姐姐,女户主一家三口,以及女户主的爸爸和妹妹搬过来了,女户主也有个2岁的小女儿,有趣的是,经常会听见女户主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以及孩子的小姨对小女孩的怒吼声,大频率的声音有时候让旁人听得心惊胆颤,也有点厌烦,但他们却是一直乐此不疲。
也就是说,这个女户主的娘家人,从大到小、从老到嫩,没有一个不喜欢吼叫的,这就是一个家庭的因果循环,“有其父母,必有其儿女”,可以预想到的是,这种怒吼基因已经在年幼的一代心里生根发芽,当你发现某家人的某个家庭成员脾气暴躁,你会逐渐发现他们全家的人都是脾气暴躁的,这个很有趣,也足以让我们警惕——自己是什么人,将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语言暴力有“继承”特性,如果一个家庭有爸爸或妈妈经常喜欢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的,那么他们的孩子毫无疑问会继承这一特性。他们的孩子虽然深受其害、遭受父母对自己语言暴力的煎熬,但很不幸的是,经年累月的熏陶,会让孩子们误以为语言暴力是跟人沟通的正确方式,他们不仅会模仿父母的语言,甚至连神态举止甚至灵魂也会继承得活灵活现,这就是为什么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如此重要。
所以如果不想你家孩子遭受语言暴力的伤害,要避免类似的话语:
4个小标准表明你是个语言暴力的父母:
1、父母易怒,总控制不住辱骂孩子;
2、每天一句以上的粗口辱骂孩子发泄情绪;
3、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密切,孩子甚至有惧怕父母的行为;
4、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也经常爆粗口。
如果你是个语言暴力倾向的父母,怎么办?
1、降低声音
声音是情绪的助推器,喜欢语言暴力的父母,往往情不自禁会提高声调威慑辱骂孩子,所以想摆脱语言暴力的父母,降低声音是第一步。尝试跟孩子沟通讲道理时,降低声调,大人的情绪也能得到调整。
2、避免恶毒的字眼
一些大人喜欢使用恶毒的字眼对待孩子,就如同一个烟鬼一样,不使用恶毒字眼就会心里不痛快,这也是语言暴力者的特征。所以跟孩子沟通前,想要说的话最好先经过大脑过滤一遍,将不良字眼筛查掉。
3、如果控制不住,干脆沉默
语言暴力的父母,可以说心理是不够健康的,有些成人习惯语言暴力,一张嘴就要爆粗口,否则心里难受。他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这种情况下,如果知道自己难以控制,干脆就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