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头
80后,爱阅读,追求独立思考,终身学习主义者。坚持每天进步,为共同精进而分享。
本文主要讲述全局性理解的实践心得,以及在《疯传》上的应用。
一、书籍简介
《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这本书将为你揭示这些口口相传和社会传播背后的科学秘密,并且告诉你如何将产品、思想、行为设计成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内容。
二、全局性理解
灵活生动、具有适应性,而且明显是积极主动地理解与我们生活的世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理解,我们称之为“全局性理解”。
(1)定向理解
广泛传播的产品和信息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1.社交货币
2.诱因
3.情绪
4.公共性
5.实用性
6.故事
(2)深入学习
上面讲述的六个特点,只是孤零零的几个概念,那么该如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用什么样的逻辑和方法去深入学习呢?
通过延伸阅读,我在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里找到了答案。
在上高中生物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说,病毒的传播需要三个点:
第一是传播病毒的人;
第二是病毒本身;
第三是病毒传播的环境。
我根据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1.什么样的信息会让人们主动去传播?
首先就是需要具备社交属性。
在社交属性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排名。有了排名人们就会不自觉的去关注它,去在意它。
其中微信步数这个小程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些人为了争夺第一名甚至每天废寝忘食地在走。
其次是可以提供身份,只要有了这个产品,我们的身份就会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2012年IPHONE4的疯传,就是得益于这个特点。因为那个时候只有两种手机:一种是苹果手机,一种是其他手机。
让人们主动传播的产品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情绪。
如果一个产品和信息能够引发人的情绪,那么产品也可以得到传播。
这里我们再把情绪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唤醒的,一类是低唤醒的。
那么什么样的情绪是高唤醒的呢?
那些能引发你想做出下一步行动的情绪就是高唤醒情绪,比如:愤怒、兴奋;而那些让你想一个人安静地好好待着情绪就是低唤醒情绪,比如:悲伤、满足。
当我们看到一个信息很愤怒的时候,我们会想去发泄,总想做点什么。像我们朋友圈中经常说的“不转不是中国人”这样的信息,就是使用了愤怒的情绪。
2.什么样的产品会引发更多传播?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性。
一个好的产品如果能有一个非常棒的故事相结合,那么这个产品就会传播得更快。
人从小开始就是被故事长教育长大的: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成语故事等等说的都是故事。
我们可以忘记我们经历的道理,但是我们往往忘不了我们所经历的故事。
所以,一个好的故事是传播产品和信息非常重要的方法。
其二就是实用性。
翻看你们朋友圈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信息都是因为转发。
为什么大家会转发信息?无非就是因为我们觉得它很有用,我们想让它对别人也有所帮助。
所以实用性是非常好的一个产品的特性,想要让产品疯传,就必须让我们产品的有实用性。
例如,一个好的文章如果能够和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方法相结合。那么这则文章在父母这个人群中传播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为它能够帮助到别人。
还有一些优惠的信息,如果转发这些产品信息能让够买的产品更便宜,那么别人转发的欲望也会大大增强。
3.第三个方面就是环境
我们往往忽略环境对人的作用,但其实环境对人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当我们走过一家餐厅,发现门口站满了排队等待的人。那么我们也会好奇,也会想要去排个队看一下这家餐厅到底为什么这么多人,到底好不好吃。
环境对人影响非常巨大,其中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诱因。
所谓的诱因就是当我们遇到某种情境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想到这个产品,比如说我们要吃快餐的时候,就会想起去肯德基、麦当劳。
如果想让我们的产品更好地传播,利用好诱因,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产品和高频实践相结合。
比如前几年非常火的来《自星星的你》里,女主角非常喜欢吃啤酒和炸鸡。
炸鸡大家吃的不多,但是啤酒喝的情况会多一点。所以把啤酒跟炸鸡绑定在一起,其实大大的提升了炸鸡的销量,这就是一个低频事件跟高频实践相结合的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你想到喝啤酒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是不是要来一份炸鸡呢?
环境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共性。
所谓的公共性就是指我们要把看不见的信息变得可见。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运动服。所有的运动服饰都会在它特别显眼的地方展现出它的商标,以此来利用消费者的行为剩余。
如果能够把我们的产品从不可见变得可见,那么我们的产品也会得以更好地传播。
比如樊登读书会的衣服,现在这个商标会做得越来越大。平时你不知道谁是樊登读书会的会员,但是只要一穿这件衣服,他从隐形变成了可见的,那么樊登读书会这个产品的公共性就会得大大增强。
以上就是我要归纳的三个方面:
第一,从传播人的行为来看,具备社交属性,同时要引发人们情绪的产品会让人主动传播。
第二,想要产品会得以更疯狂地传播,要让产品具有故事性和实用性;
第三,利用好环境,能让产品更好地流传,可以从提高诱因和公共性两方面着手。
(3)拓展应用
那么下面,重点来啦:怎么样更好地使用《疯传》里的知识?我想到了时间管理!
动力篇
时间管理可能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能坚持,换句话说是动力不足,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法:
1.社交货币
通过社群的方式,来固化自己的行为。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加入社群,通过群体的行为来督促自己坚持时间管理,最典型的就是早起、早睡、运动等等。
还有就是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让周围的人来监督和管控自己。
社交属性在时间管理上使用的范围很广,大家可以自行拓展。
2.故事
记住一些打动自己的故事,在时间管理上的故事比比皆是,最大的道理就是告诉我们:“自律给我自由”。
同时记住一些让自己恐惧的故事,让自己保持动力和行动激情。
基本上那些自我激励的书里面,都是以故事为主,摘录几则打动自己的故事,没事的时候看看。
如果想要更有深度,推荐阅读《富兰克林自传》和《穷查理宝典》。
3.情绪
时间管理上应用最多的情绪是恐惧和爱。
比如把自己30年后的照片打印出来(有专门的这款软件),贴在卫生间的镜子上,每天起来的时候看一下,引发自己以后对健康、思维和容貌的恐惧,从而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提高执行力。
类似的还有把孩子的照片放到钱包,每次没有动力的时候看看,引发自己的爱意,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能力篇
还有一部分人是不懂怎么管理时间,那么就需要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1.公共性
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
其一、如果要做什么时间,就记录下来。
其二、把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后,贴在自己每天都看得到的地方。
其三、增加色彩,把不同的事情分为不同的颜色,分类管理。
其四、行为的可视化。现在的大数据软件非常多,能把以前不可见的数据都可视化,比如步数,心率,体重,时间花费等等。
2.实用性
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自己用得惯的工具。
讯飞语音是神器。
笔记类、番茄钟、时间管理软件等等,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善于利用工具。
3.诱因
将低频事件和高频事件绑定。
比如把运动鞋放在门口(出门是高频事件,每天都会发生),每次出门的时候就能习惯性地看到运动鞋,就可以增加运动(低频事件)的频率。
总结:
在《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里说,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全局性理解,其实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很早就教导过我们。
《论语》在第一篇“学而篇”里,第一句就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还有“为政篇”里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需要思考,学习需要理解,学习需要应用和实践。
最后用程子的一句话做结尾: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