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 读书第二天
阅读让我们不孤单。方块字确实有独特的香味,能够让人静下心来,仿佛世界都宽广了许多。
今天继续阅读《文心》,老师在作文课上,首先讲题目和内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作文启蒙老师。
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有一天突然把我还有另外几个同学叫出教室,说推荐我们去上一个作文班,我们几个属于作文写得还不错,可以考虑去系统学习一下,提升一下。
每个周末一节课,上课以后发现一起学习的还有同年级的别的班的同学。老师姓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她瘦高的个子,一头长长的卷发,大大的眼睛。老师除了给我们讲作文的题目如何拟定,各种修辞手法,还要求我们阅读,背诵名言警句,限时作文,我记得我的最好的一次纪录上13分钟完成了800字的作文。老师说,考场上拿到题目以后,时间很有限,所以不但要迅速构思,还要心中有素材,手速也要快,才能给其他题目争取更多的时间。
从第一次课开始,老师就要求,每天写日记,每周要交上去老师进行查阅。老师会将写的好的句子画出来,偶尔还会留下几句话聊个天。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到结束学业开始工作。小学毕业以后,就和老师失去了联系,但是偶尔还会想起她,她教给我的,都是非常实用的内容,让我受益至今,和写作也结下了缘分。
《文心》中的王先生说,“作文说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确实是这样的,遇到开心的事情,想记录下来,曾经通讯还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和家人朋友之间,通过书信交流信息表达思念,“有时候我们心里欢喜,有时候我们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减淡了。”每隔一段时间,如果不写点什么,我就觉得难受的不行。写作可能并不会带来任何的物质,却会心情舒畅。
这篇文章里探讨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先有内容还是先有题目?
很多时候我们写的都是命题作文,先有题目,然后才去构思内容,然而实际上,我们上因为先有内容,最后才去确定题目。哪怕是命题作文,也必然是因为有所感触或者想法,即内容,看到题目以后,才能写出我们的内容。
另外,修改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