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新的计划表,上面没有了时间轴,孩子做事情效率明显下滑,事件和时间对应不起来,对于时间掌控方面就少了感觉,三天下来,计划表事情做不完,生活也是比较乱。及时止损,和女儿沟通,她也是这样的感觉,我们商量哪个用表格好还是五色表,最后一致认为,表格简单明了,很快女儿做了计划,稍作修改,今天执行。
早上读了《父母规》,感触也是很多,一个月不间断的读下来,觉察自己在读的时候,音量,情感,语速还有当时心情,都在这几分钟内表达了出来。也觉察出自己的修为,慢慢的沉淀,平稳,冷静,坚毅。
早上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跟伙伴们重温了丫丫老师课程《把孩子的一天装进他脑袋里》,第四次听了,这次是裸听,笔记很少。
五点比较有感觉:1.如果我们觉得孩子慢,包办代做,那和孩子就会形成你不催我不动的模式,想想,多么现实的写照。2.对时间的感知要训练。人们常说的第六感中,有一点就是对时间感觉,曾经我们常玩这个游戏——猜猜现在几点钟,这真的是可以练习了的。对于孩子这方面,老师讲到,从生活场景中感知,记录,对比,加深感觉,很认同,今天做了。3.记录时间帮助感知,这项工作我来做,把计划表事件和生活中耗费时间做记录。今天是女儿的,明天加上我自己的。4.孩子特点是缺耐心,喜变化,我会做好女儿的记录官,先完成再完美,不纠结错过的时间段。5.一起记录,把让孩子做什么改成我们一起做什么。我也记录,感知我的效率。
凡事提前的感觉真好,心里牵挂少了。觉察自己这几天,时间轴太满,有点小焦虑,导致事情完成质量不高。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留白调整,读书赋能,今天就吃青蛙啦,然后让自己休息,体会生活!
爱自己从了解自己开始!